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現象篇
成本政策“兩輪”驅動 資本搶灘光伏電站
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隨著各項補貼政策落地、上游產品成本大幅下降,中國光伏行業已由過去的產品制造走向裝機階段。在分布式發電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地面電站憑借模式相對成熟、現金流穩定等優勢,成為光伏產業鏈中最受益的環節,引得各路資本為之折腰。
截至2013年底,全國22個主要省市區已累計并網741個大型光伏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在2014年7月,上市公司公布的在建或擬建光伏電站項目至少10個,規模達1.1GW。
不過,資本青睞光伏電站的同時,不得不面對“資源稀缺”的現狀。據記者了解,由于國家能源局規劃2014年地面電站新增裝機量僅為6GW,目前各地路條發放趨緊,上半年裝機情況并沒有達到預期。
上市公司扎堆投資光伏電站
7月30日,樂山電力發布消息稱,將與國際光伏巨鱷SunPowerCorporation、中環股份,以及有政府背景的兩大投資方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天津津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擬在四川省開發建設裝機容量為3GW的高效光伏中心項目,其長期目標是開發建設超過約10GW的裝機容量。
而就在半月前,中利科技也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寧夏中利騰暉收到寧夏發改委出具的相關光伏發電項目登記備案通知,該項目位于石嘴山,規模為100MW;7月18日,隆基股份公告顯示,旗下全資子公司同心隆基收到寧夏發改委通知,同心隆基30MW光伏電站項目符合登記備案條件,予以登記備案。
不斷向下游延伸產業鏈、大手筆投資光伏地面電站的還有愛康科技。繼6月底剛宣布計劃斥資不超過8.5億元建設甘肅金川光伏電站后,愛康科技近來又出資1000萬元收購新疆一家光伏企業。
除了民營資本,國有資本亦鐘情于光伏電站。今年3月,航天機電發布公告稱,擬對旗下兩個電站項目增資2.72億元。這已是近一年來,航天機電第10次公告宣布投資及增資光伏電站項目,涉及總金額超過20億元。
投資界認為,光伏產業由制造邁入裝機環節,下游地面電站需求已進入增長階段。
光伏電站需求爆發的背后,是政策引導與成本下降兩大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