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公告,幾家歡喜幾家愁,這正是當下光伏制造企業的真實寫照。
一個月前,52家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下稱《規范條件》)企業名單出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的網站上。令業界驚訝的是,有74家進入初審名單,但最終近1/3企業被殘酷淘汰。
&n
8月27日工信部下發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征求意見稿)》,并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以公告形式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把行業范圍界定為從事“光伏用多晶硅、硅錠、硅棒、硅片、電池、電池組件”的生產企業,從多方面明確了規范條件,對行業規范提出了具體要求。如,多晶硅企業要達到每年1500噸的產量,硅片公司則需要有2500萬片的產量。另外,還對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出要求,不低于16%到17%,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也不能低于14.5%等。
隨后,10月11日,工信部以通知形式印發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就企業的公告申請和公告名單,企業的監督管理作出了詳細說明,并明確了首次公告申請截止日期。
曾經多次參與企業現場核查不愿具名的專家告訴記者,在審核公告名單時,執行相當嚴格的標準,專家組抵達企業仔細查看生產設備,衡量產能,查看各種報表以此來判斷企業申報材料的真實性。
浙江寶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成功進入第二批公告名單的幸運兒。臺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專門進行政務信息通報,以表示慶祝。寶利特新能源是臺州市新能源行業的骨干企業,涵蓋了組件、電池等產業鏈各環節。2012年到2013年產量增長了30%,這被認為是入選的亮點之一。
政策的傾斜對于入選名單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利好。“公司的組件以出口為主,如果能夠獲得相關退稅政策的支持,那么利潤將增加不少,我們將更有信心擴大投資,開展產品創新等。”寶利特新能源趙東說。
趙東認為,工信部設立的“門檻”對光伏行業來說意義重大。《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將有助于光伏企業優勝劣汰,引導小企業開展兼并重組。未來一些不達標的企業將不能享受政策支持,加上不斷升高的生產成本等因素,生產經營困難加劇,被迫關停也將成為可能。
雖然中電電氣(南京)新能源有限公司沒有進入名單,但劉薇薇同樣也認為,“嚴格執行《太陽能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對調整光伏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規范條件》提高光伏行業門檻,要求企業執行嚴格的標準,有助于規范光伏產業發展秩序,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光伏產業轉型升級。”
然而過去一年中光伏行業的重大重組已經印證了《太陽能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帶來的效果。
重組見效
此前的2013年,中國無競爭力的光伏企業相繼被并購重組。
作者:劉俊卿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