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參議院以39票贊成、32票反對通過廢除碳稅的系列法案,宣告了自2012年起實行的碳稅法案在澳大利亞正式被廢止。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認為碳稅每年給澳大利亞企業造成90億澳元損失,但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微乎其微,廢除碳稅后,企業市場成本將減少,競爭力將提高。對此
北京萬企龍節能低碳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文堂認為,盡管澳大利亞碳稅政策的退出會對其他已經實施碳稅的國家產生一些影響,但對中國而言,實施碳稅政策依然十分有必要,其意義不在于稅收本身而在于它所傳達的政策信息。碳稅的推出可以提高石化企業對二氧化碳減排的重視程度,并能促進企業采取相應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進而實現產業升級、產品結構調整、技術水平提升。
安迅思中國碳交易市場分析師林劍瑋也認為:“事實上,碳稅并不能從根本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它的政策導向意義更大一些。試想,如果生產企業可以將增加的稅收以成本的形式轉嫁給下游用戶,那么企業減排的動力就不強。要想真正地實現減排的目標,還需要出臺一些相關的強制性的措施!
“碳稅的征收必然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但化工產品大多處于消費鏈的中段,對行業和企業而言,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著利潤的減少,反而會促使企業加強能源管理、提升能耗水平。尤其是實施初期,稅率會比較低,對石化企業產生的實質性影響并不大!蓖跷奶谜J為。
專家普遍認為,碳稅的實行是大勢所趨,而如何執行倒是政策制定者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如何給企業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政策環境,讓各個企業站在同一平臺上來繳納碳稅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王文堂指出,我國與歐美地區的能源結構區別很大,煤炭在化工企業的生產中所占比例較大,與電力、蒸汽、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相比,煤炭的計量本身就比較困難,加上眾多處于中西部地區的小企業,如何準確計量和監管他們的碳排放存在一定難度。
關于碳稅
碳稅是以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目的,對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按照其含碳量或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稅種。自2006年開始,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碳減排壓力巨大。2007年,我國政府明確提出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的改革目標。2013年6月,《環境保護稅法》(送審稿)開始征求意見,碳稅納入其中。2013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首批10個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發改辦氣候[2013]2526號),供開展碳排放權交易、建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完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等相關工作參考使用,預計也是為開征碳稅奠定基礎。
但碳稅自問世以來就備受質疑。目前有關二氧化碳是否為全球性氣候變暖的禍首,以及是否為有害氣體等問題在科學界還存在爭議。甚至連高舉碳減排大棒的美國,至今也未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知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曾公開表示,歐美打著促進二氧化碳減排與所謂低碳經濟的幌子,其目的是逼迫受條件限制中長期仍將大量使用煤炭這一高碳能源的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購買其碳減排設備或繳付碳關稅,從而形成“低碳美元”回流歐美,拉動他們的經濟增長。
關于碳交易
目前我國在7個省市開展了碳交易試點,分別是:深圳、廣東、北京、天津、湖北、上海、重慶。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在國內7個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目的是在交易機制、交易規則和核算體系等方面進行技術和機制的創新探索,為最終在全國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找到既適合國情、又簡單適用的市場體系。
作者:李聞芝 來源:中國化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