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銳看來,三季度是歷年新能源裝機旺季,這是光伏行情蓄勢待發的因素之一。而更為重要的是,將近年末,各省批文亦將加速下發。“此前出于平衡各方利益的考慮或制定相應細則的原因,各地批文并沒有及時下發。如果說這波光伏行情存在什么變數,便可能是由于批文下發過晚,企業來不及完成開工手續所致。”
“業界最悲觀的預測也認為我國今年可完成10GW光伏新增裝機,較樂觀的則認為可以完成15GW以上,折中來看,全年完成13GW-13.5GW是有保障的(據悉管理層會對計劃執行不力的地區,實施‘不再增加其光伏發電規模指標’的懲罰)。”廉銳向記者補充道。
以“單晶+自持電站”規避投資風險
受益于上述種種原因,Wind資訊太陽能發電指數已于8月14日盤中創出了1095.49點的高位。
但即便如此,業內也有擔憂,在歐美等海外市場的“圍剿”,以及國內光伏電站大干快上導致的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下,中國光伏在短期、中遠期都還存在隱憂。
此前,由中國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組織的一次大范圍光伏電站質量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30%的建成三年以上的電站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甚至有建成不過三年的光伏電站的組件衰減率竟然高達68%。而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一些應用于光伏電站的晶體硅組件兩三年內的衰減率在3.8%-7.0%間,非晶硅電池組件衰減率高達20%,都明顯高于正常值。其它如光伏組件變黃爆裂、支架事故等,也屢見不鮮。
“以投資者角度來看,規避這一風險,可以選擇‘單晶+自持電站’。”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記者解釋,“在全球市場上,幾乎沒有衰減的單晶光伏組件市占率正在不斷提高,且受雙反‘圍剿’的影響較小;而自持電站往往因業主對其有嚴苛的發電量要求,而減少了偷工減料的幾率”。
仍然以中環股份為例,雖然其“N型單晶硅片”尚未在國內獲得廣泛應用,但鑒于行業內對單晶趨勢已普遍認可,這一情況已逐漸改善。此外,業界預測海外的單晶需求將繼續快速增長。相對于此,2013年年報時,中環股份主營業務出口實現營業收入逾13億元,同比增長了6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