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太陽能光熱發電細分板塊異軍突起,并帶動整個太陽能板塊指數8月以來上漲近10%。驅動光熱發電板塊突然發力的直接因素是光熱發電行業近期將獲得一個來自政策的“大紅包”——上網標桿電價即將出臺。
在新能源發電行業,電價政策一直被認為是促成行業大規模商業化發展的關鍵杠桿。對于處于起步階段的光熱發電行業來說,早有市場預期其到2020年投資規模將達1000億元以上,且前景不可估量。不過,記者采訪了解到,這一市場“大蛋糕”仍須“文火慢烹”,特別是在其度電成本尚未逼近火電成本甚至于光伏發電成本之前,其規模化應用仍難獲得終端用戶普遍認可,相應的市場大規模崛起或也將成為虛談。
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光熱發電站在河北宣化建成。
1吉瓦示范項目啟動在即
太陽能光熱發電是利用光學系統聚集太陽輻射能,通過加熱工質產生高溫蒸汽,驅動汽輪機發電。其工作原理簡言之就是將光能轉化為熱能,再轉化為電能。
相比于光伏而言,光熱發電由于電力輸出穩定而易被電網消納,因此廣受推崇。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為光熱發電制定了“到2015年末,光熱發電裝機將達100萬千瓦”的目標,在未來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中,為其預備了一席之地。
盡管光熱發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一份子被業界看好,且得到政策一定重視,但“十二五”推進至今,國內光熱發電商業化推廣步履蹣跚,截至2013年底,裝機規模相較于“十二五”目標數字幾乎為零,其背后主要成因在于上網電價政策始終未出臺。
近日,記者獨家報道,國內光熱發電示范項目上網電價,最終有可能鎖定在1.2元-1.25元/千瓦時之間,相關文件有望于近期發布。據了解,這一價格是針對國內首個商業化運營的青海德令哈50兆瓦光熱發電電站的融資成本核定的。由于目前政策層面尚未全盤掌握國內光伏發電項目的平均發電成本,因此將對后續的示范項目上網電價采用“一事一議”原則核定。
針對此消息,業內外人士均紛紛指出,此次政策方擬定的上網電價盡管不具有普遍性,但對于撬動國內光熱發電項目后續集中開建,進而催生市場規模化啟動具有標志性意義。
據了解,在擬定示范項目上網電價之外,政策制定方也正在醞釀推進產業進一步做大的實質性動作。據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劉曉冰介紹,在正式的示范項目上網電價出臺之后,預計從2015年開始,國家將陸續啟動一系列光熱發電示范項目的招投標,總規模將達1吉瓦。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將在政策強力推進下進入“快馬加鞭”階段。
劉曉冰表示,未來每個示范項目都將根據項目自身綜合條件及初始投資情況,核定其并網運行后的上網電價標準。“光熱發電上網電價制定缺乏統一的參考數據,在國內外均是普遍現象。當前國內光熱發電還不能像風電、光伏那樣,分資源區劃定統一的標桿電價。”劉曉冰表示,根據實際情況,未來核定的電價有望高出上述針對青海德令哈項目核定的1.2元/度的水平。他解釋稱,由于德令哈項目采用光熱發電結合天然氣發電的模式運行,其成本電價比單純光熱發電要低,因此,后續示范項目的定價水平有可能高于1.2元/度。
作者:郭力方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