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戶令其屢踩雷
實際上,投資者并不是杞人憂天。記者梳理后發現,天龍光電在對外大客戶上屢屢“踩雷”。
天龍光電在2012年7月22日與內蒙古鋒威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鋒威光伏)簽訂了《設備采購與供貨協議》,規定天龍光電向鋒威光伏供應直拉式硅單晶爐、多晶硅鑄錠爐等產品,合同的總金額為1.17億元(含稅價)。但是201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于2012年8月收到鋒威光伏1000萬元預收款,并于2013年2月向其發送21臺多晶鑄錠爐,截至今年一季報披露時,天龍光電仍未收到鋒威光伏的剩余貨款。
之前與超日太陽的合作,更成了天龍光電揮之不去的夢魘。2013年11月1日,超日太陽與天龍光電簽訂了《合作生產經營協議》,雙方進行為期兩年的合作生產經營。合作期間生產出的硅片及電池片產品所有權均歸天龍光電所有,其有權獲得出售該產品而享有合法收益。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彼時天龍光電具有*ST超日1.15億元應收款余額(含洛陽超日、九江超日)。而天龍光電評估*ST超日支付存在明顯困難,天龍光電認為,通過合作經營的方式可以充抵部分應收款;并且在當前光伏行業復蘇的情況下,采取合作生產的模式是可行的。但是這份合作生產模式已在今年7月戛然而止。
上述那拉提超過1億元訂單,也已成為公司的業績“地雷”。今年4月份,原本已經實現扭虧的天龍光電突發業績修正公告,公司去年由盈利608.52萬元變成巨虧1.3億元。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天龍光電在互動平臺上提及1.1億元收入調整主要是單晶爐收入,該筆設備通過驗收但回款比例較低,會計師出于謹慎原則,未能給與確認。而該筆1.1億元收入主要來自那拉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