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基金暫時夠用
如果國家的光伏政策按照上述征求意見稿的措施執行,則需要考慮目前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是否能覆蓋這一發展模式所需的補貼金額。
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補貼主要來自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該基金將自2006年設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和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合并,目前的補貼重點在于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補貼,中科院《能源經濟學理論與政策研究評述》一書中的數據顯示,該項補貼幾乎占到補貼總額的90%。
自基金設立以來,風力發電就是其最大的受益對象。由于2013年以前,中國光伏發電規模還非常小,可再生能源補貼主要流向風力發電,上述中科院數據也顯示,風力發電企業獲得的價格補貼資金占到發電項目補貼資金的80%左右。
在國家全面啟動支持光伏發電發展的政策之前,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已出現較大缺口。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缺口為13億,2010年缺口20億,到2011年缺口已達100多億,2012年更是達到驚人的200億元。而這些缺口還是在光伏發電規劃尚未啟動之前產生的。
2013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標準第四次上調。2006年,該項電價附加的征收標準最初為1厘/千瓦時,2007年第一次調整為2厘/千瓦時,2009年11月起調至4厘/千瓦時,2011年翻倍上調至8厘/千瓦時。2013年,為了填補巨額資金缺口,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再次翻番上漲,達到了1.5分/千瓦時。根據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研究員時璟麗介紹,2006年至2012年,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共發放10 期補貼(后2 期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發放),累計補貼資金573億元。
2013年9月份開始,該基金盤子擴大,逐漸開始對此前的補貼缺口進行填補。根據財政部《2013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決算表》,全年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決算數達297.98億元,目前已經基本上能把2012年一整年的補貼缺口補齊,但由于早年資金缺口過大,2011年仍有8個月左右的資金尚未補到位。
早期拖欠的發電企業補貼,導致了發電企業資金流轉不暢、財務成本增加,連累產業鏈出現發電企業、設備企業、零部件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明陽風電董事長張傳衛等人大代表都曾在兩會上反映過這個問題。
時璟麗認為,很多企業反映補貼的拖欠情況跟整個補貼機制的流程設置有關。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要獲取補貼首先要經過項目目錄的核準,這個流程所需的時間有點長。直到2014年6月份前,2013年1月至8月并網的項目已經上報,但還沒完成審批。這也意味著2013年1月以后并網的項目最起碼在本季度內都不會拿到補貼。
補貼資金的申報、審核、撥付由財政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三家審批,由財政部預撥,再由中央財政撥付至地方財政,最后或直接發放至發電企業,或由電網企業代付。
作者:何諾書 來源:南方能源觀察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