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貽鑫:新能源發電期望儲能
需要壽命長、價格低、可靠性和效率高的大功率化學電池
隨著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產業的迅速崛起,儲能技術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大規模儲能技術被認為是支撐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戰略性技術。
余貽鑫表示,儲能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不確定性和多變性的期望所在,電網的安全性要求可再生能源發電時時刻刻保持供需平衡。
我國風電、光伏資源豐富,一旦儲能規;茝V,前景廣闊。
在風電方面,我國計劃建設10個1億千瓦級風電基地分別位于甘肅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蒙東等地。
到2015年末連接到大電網的風力發電的累積容量將達到1.5億千瓦。到2050年,風電將供全國電力需求的17%。
光伏方面,中國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全國到達地面的水平面年平均總輻射量相當于1.7萬億噸標煤。平均轉換效率為10%時,全國太陽能輻射量每年可提供1.4×1015千瓦時的電力。中國只需利用0.357%的土地就可生產5×1012千瓦時電力。
我國大規模的風電、光伏發電離不開儲能調節,由其帶來的儲能效益無法預估。從全球范圍看,IMS研究公司于2013年4月30日發布:“預計全球光儲能市場,將從2012年的小于2億美元迅速增長2017年到190億美元! 目前電網對儲能的需要(儲能的應用)是多方面的,包括電能質量、電壓支持、旋轉儲備、對頻繁變化的負荷進行負荷跟蹤、減輕配電阻塞、為可再生能源提供服務、平移負荷需求、用戶的用能管理等。每種應用的充放電特性不同,但是缺乏適合于多種充放電特性(具有多功能性)的儲能裝置。
據余貽鑫介紹,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大容量儲能技術是全釩液流儲能電池 (VRB)--與市場上的鉛酸電池、鎳氫電池比,功率大、壽命長達15年、價格低、可靠性高、支持頻繁大電流充放電、操作和維修費用少、綠色無污染。它是與風電、光伏電組合成離網或微網發電系統最佳選擇,也可用于削峰填谷。
磷酸鐵鋰電池(壽命20年以上)和鈉硫電池也是主流的電網解決方案,可用于調峰和負荷平衡。
在太陽能行業鋰離子電池和整體存儲陣列的價格下降,住宅系統(離網)將獲得最大的應用,將增至2018年的38.2萬千瓦。與此同時,輕型商用部門增至22萬千瓦,而重型商用/工業7.33萬千瓦。但并網型的太陽能設施將擁有市場的主體。
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StevenChu)也曾表示,儲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相結合,在配電和發電領域的影響或可與當年互聯網所造成的顛覆性沖擊相媲美。
李立浧:柔直輸電需電力電子升級
創新電力電子器件期待優良控制系統
繼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浙江舟山工程投運后,7月21日,位于福建廈門島的廈門柔性直流輸電科技示范工程開始建設。廈門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真雙極接線、電壓和容量雙雙達到國際之最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工程額定電壓±320千伏,額定容量100萬千瓦,計劃于2015年12月投產。我國在柔性直流輸電領域頻頻綻放光彩,為推動電力電子技術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
高壓大容量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是未來電力電子技術是的重要發展方向,受到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其涵蓋了成套設計、閥及閥控、試驗檢測、動模仿真、控制保護、電子器件等系列關鍵技術。
據李立浧介紹,柔性直流輸電是基于可關斷器件和電壓源換流器的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換流器自換向,能夠獨立調節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可控性和靈活性強,占地省、諧波小、控制靈活,被譽為新一代的直流輸電技術。
采用基于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具有模塊化水平高、輸出電壓失真小、諧波含量低等突出優點。
要求有功功率、無功功率獨立控制,具備四象限運行能力。
相比傳統直流輸電技術而言,要求全控器件,自換相、調制控制,輸出電平數很高,百電平以上。而傳統直流輸電技術則是半控器件(晶閘管),電網換相,相位角控制,以6脈動為基礎,通常為12脈動。
在電壓、容量方面表現為增長快,2015年前后,電壓和容量將接近500千伏常規直流輸電水平,能夠覆蓋輸電網和配電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