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江西省發改委下發《江西省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于是,江西省成為國內分布式光伏地方補貼政策的先行者,而此時國家發改委對分布式光伏0.42元/度的補貼還在沸沸揚揚的討論之中。隨后,江西省能源局發布了萬家屋頂的供應商目錄,包含10家江西省內組件廠家和中電電氣太陽能研究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政策實施的目的是為了扶持處在寒冬中的江西本土光伏產業,但三年一萬戶家庭的裝機容量真能達到帶動本土光伏產業的作用嗎?由于萬家屋頂未結束還無法蓋棺定論,但從目前推行的情況來看,還是能找到一些發展趨勢和軌跡。
萬家屋頂:示范推廣意義重大
萬家屋頂自 2013年6月進入申報階段,至2013年12月底第一期示范工程全部竣工,共安裝1471戶,裝機容量7128.6kw,按4元/w的補貼額度,江西省政府補貼了2851.4400元。如果按10元/w的官方限價來計算,江西省政府花了近3000萬的財政補貼,帶動了當地光伏產業7000萬左右的銷售,力度相當之大。其中江西本土光伏廠家賽維、晶科、中電電氣等排名前列。在第一期實施過程中,江西省各級能源主管部門積極性非常高,各種操作細則頻繁發布落地,甚至某些市縣能源局領導還親自到一線幫助供應商進行宣講推廣。在此階段,大多數居民對光伏還沒有概念,積極性不是很高,而且對能否拿到補貼持懷疑態度。各個供應商基本上都是在工廠所在地推廣,并沒有遇到很大的競爭,因為所有供應商都還沒有余力把觸角延伸到省內其他地區。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自然會出現各種問題,比如產品質量等級差和工程偷工減料的問題經常出現。
江西省能源局也發現了這些問題,在2014年3月份啟動的第二期項目中,加大了對產品認證、工程質量和售后服務的監督和規范。雖然6月31日前并網驗收的補貼降為3元/w,但因為第一期工程的補貼在2014年春節后完成發放,所以江西各地居民的安裝熱情被調動起來,各個供應商也紛紛走出來到其他市縣發展代理商,而各地市設立的代理服務商備案門檻,成為一道本地企業與外地企業的鴻溝。所以入圍供應商的主場其他人很難進去,即使進去也基本拿不到指標。更有意思的是沒有入圍供應商的地區,像吉安地區上半年共有約300戶的指標,通過備案的代理服務商有26家之多,能源局只能撒胡椒面,每家只分到十幾戶指標,對于那些想在“萬家屋頂”中大有作為的代理商來說就意興闌珊了。這樣一來,沒有競爭也不好,競爭太多又吃不飽,從市場層面上來講有點尷尬。
作者: 來源:太陽能發電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