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冶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冶新能源”)90%股權公開掛牌轉讓,將于近日在云南產權交易所舉牌競價。該次股權轉讓涉及的核心資產是云南冶金新能源旗下的“路條”項目——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南莊300兆瓦光伏電站,也是目前國內較大、云南省最大的單體電站。
記者獲悉,上述公司股權轉讓目前吸引到兩家意向受讓方,分別是國內
而另一位工作人員的說法,則與上述水電負責人不同。他表示:“光伏項目既然是獲得了發改委此前的核準批復,同時批復里明確要求了轉讓等行為須經核準部門同意,那么云冶新能源此次股權轉讓原則上就必須經過發改委同意才行。”
當問及云冶新能源是否就轉讓一事提前請示報批過發改委時,該工作人員略微含糊地回答:“這種項目,按道理是應該要告知發改委的,估計是提前和發改委領導這邊進行了口頭知會。”
北京一家央企負責國資股權收購的負責人陳麗(化名)告訴記者:“除了一些必備資料外,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大部分地方產權交易所,在掛牌轉讓國有控股股權時,原則上必須要求提供轉讓方案、職工處置方案,這兩項方案事關轉讓的最終實施和后續安排。”
資產評估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權轉讓除了提交材料不全、轉讓程序存疑之外,資產評估報告也存在較大瑕疵。
記者看到,該份資產評估報告的出具單位是中威正信(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評估報告顯示,云冶新能源2013年度凈資產額為2000萬元,按照基礎法評估后的凈資產評估值為1999.77萬元,按照收益法評估后的資產評估值為1.34億元。根據產權交易所公告,此次轉讓的掛牌底價參照收益法評估,最終定為1.465億元。
令人不解的是,厚厚一本評估報告中,列明的資產基礎法評估明細表就有幾十頁,而收益法評估僅僅只有一句話的結論,并無評估過程。報告結尾處也僅僅只有簡單幾句話作為說明:“光伏發電行業屬于國家重點政策扶持行業,其(標的股權)價值體現在未來建成后帶來的收益中,收益法結果更能體現企業的股東權益價值。”
深圳一位資產評估師此前曾告訴記者:“不論是何種資產的評估,報告里一般都會采用基礎法、收益法、市場法中的兩種甚至三種方法進行詳盡分析。特別是評估值的最終選擇都會有詳盡的對比說明。”
記者就此來到云南省國資委產權管理處,該部門的調研員向記者表示:“國資委在轉讓過程中只負責評估報告備案和轉讓方式備案,備案蓋章說明我們對于評估報告的內容無疑議,但如果最后評估價格有問題,責任也全部都應由評估機構承擔。”
對于收益法評估僅有一句的疑問,中威正信云南分所的簽字評估師孫濤未給予任何答復,僅表示:“云南冶金集團是我們的委托人,我們對委托人有保密義務,其他不便說什么。”
作者:文飛 來源:證券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