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政府也應該從需求側和供應側兩個方面推進技術進步,以求能夠實現戰略性的技術突破,也需要在需求和供給兩側推進技術進步,提高技術引進和創新能力,并且應該將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和本土石油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一些西方國家和國際大石油公司已經視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并且在許多高端關鍵技術領域對中國實行限制和封鎖,導致中國的技術引進不暢。但是,與此同時,在應對能源供應危機和氣候變化方面又離不了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合作,特別是在提高燃油效率和加快非常規資源開發方面。目前各國與中國能源合作的態度都比較積極,應當利用此時機,加快共同開發和技術引進,推進技術進步,從而提高中國能源供應能力。
中國市場是目前世界上最有發展前景的能源市場之一,這就為吸引能源技術,發展同石油資源國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同時中國具有后發優勢,在清潔能源發展、提高能源效率、非常規能源開發等方面,都可以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特別是在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方面,美國的經驗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技術創新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特別是在提高技術標準、制定鼓勵性政策等方面,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
技術創新需要良好的土壤和環境。一般來說,市場競爭性越強,參與主體越多,越能夠促進技術創新。能源領域的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需要與技術創新同步推進,落后的體制機制會阻礙技術創新。對于中國來說,能源技術改革更重要的方面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政府需要積極提供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與技術創新環境。美國正是因為有充滿活力的能源市場和競爭性的創新體制機制,才得以在很多能源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中國政府應該為技術創新起更大的作用和承擔更多的責任,包括提供資金,保護創新權益,以及對新技術應用的推廣。(林伯強:新華都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