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4個月時間,從5月初的注冊到8月的揭牌儀式,中民投一度成為熱詞。 8月28日,中民投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5個領域達成合作,總投資額達1000億元。其中在新能源方面,中民投計劃在寧夏投資建設3GW-5GW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300億元至500億元。&nbs
拯救光伏在于創新模式 其實,業內更看中的是中民投帶動光伏行業實現金融創新。
光伏電站資產化從2011年提起到目前接近4年時間,但還未實現實質性變化。“包括現在看到的從電站開發階段的融資租賃、信托、基金、證券等目前還相對比較單一。”丁文磊告訴記者,“我們判斷下一步光伏走向成熟必須有金融做支撐的話,光伏過去是以EPC帶動的發展,下一步會形成EPC+FOM模式。就是通過財物融資的模式來實現,帶動光伏的第二步發展。”
拯救光伏的出路在于創新模式,“必須從EPC向下延伸到FOM模式,即FO帶動的太陽能投資基金和FM帶動的太陽理財、太陽保險、太陽養老基金等等新模式。”丁文磊認為,“光伏必須通過金融創新來帶動行業走出目前困境,實現電站也好分布式也罷的特殊應用,在這個時候,中民投恰恰有資金的優勢,也可能會在金融創新上相對更有優勢。”
理想狀態,未來,電站將變成一種金融產品。“在國外已經有所體現,但是在中國目前電站還沒有實現資產化,所以沒有辦法實現可抵押、可貸款、上市等,因此光伏急需要解決電站資產化問題,中民投進入可能會首先推動這一塊。”丁文磊解釋稱,現在的狀況是各領域在觀望,銀行觀望、市場觀望、政策觀望等,是對實現資產化的一個激勵。
中民投董事長董文標曾表示,現在整個光伏產業鏈從礦產資源開發,到冶煉、切片、組件,中國在全世界做得最好,但到最后,光伏必須轉化為電力,而中國目前沒有做起來,核心原因就在于,電站是資本密集型投資,單一民營企業做不了。所以,中民投首先要成立中民新能源集團,實現兩條腿走路:一是做光伏電站,做大,再做強把技術搞上去;第二,整合國內原有的小型光伏電站。將來通過金融產品組合,運用中民投的優勢降低資金成本,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并且,有可能打造全世界最大的光伏電站,提供清潔能源,減輕大氣污染,解決光伏產業鏈中各個環節企業的困境。
作者: 來源:中國企業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