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預見,此舉的目標是通過本土化、規;,最終實現其曾宣稱的“CFZ技術結合Sun Power高效電池+低倍聚光技術(C7)”可將光伏發電成本降至0.4元/度,甚至更低。
幾天前(8月11日),中環股份發布的“子公司華夏聚光項目進展情況”介紹,華夏聚光目前已具備100兆瓦C7系統的全線制造能力,三季度末則可提高至150兆瓦以上。與此同時,華夏聚光及其配套供應商,除跟蹤驅動電機以外97%以上應由中國供應商配套的產品均已達到公司合格供應商標準(需通過ISO系列認證、Sun Power相關專業技術標準認證、國際電工標準等一系列標準認證)。
而在半年報中,中環股份進一步披露稱,預計年底前華夏聚光將具備300兆瓦C7系統的全線制造能力。
同時,中環股份還曾在上述公告中披露,華夏聚光年產1吉瓦高效光伏系統吉瓦制造中心項目,及其配套產業鏈項目太陽能光伏集光反射鏡生產線項目已于不久前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
未來光伏發電將成增長點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環股份出口實現營業收入8.03億元,同比增長68.99%。這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要為國際下游電池片制造商提供轉換率超23%的N型硅片及轉換效率超25%的抗衰減CFZ單晶硅片等。某券商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中環股份的客戶并不單一,其出口涉及我國臺灣、日本、韓國、歐洲等多地”。
此外,公司稱其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兆瓦、武川縣10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目前已順利實施(兩個項目預計在2015年竣工并網發電),光照資源豐富的四川西部高效光伏電站項目也即將啟動。與此同時,期內公司C7系統接收器的功率比原設計及可研報告高出6.52%,光電轉換效率超過了24.5%。
“中環股份武川100兆瓦項目的度電成本就可以達到0.4元/度!币晃徊辉妇呙闹槿耸肯蛴浾邎苑Q,“隨著其C7系統本地化、規模化的不斷深入,中環股份未來的光伏電站項目度電成本肯定會低于0.4元/度”。
該人士推測,“中環股份現在在內蒙古、四川共有10.5吉瓦的電站開發權(3年至5年內)。其在今年可能只完成幾十兆瓦,那么明年就要新增幾百兆瓦,后年甚至要新增幾吉瓦。這種躍進式的電站開發,一方面可以支撐公司的銷售,更可令光伏發電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電費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