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特變電工(600089)公布了公司近年來最大的一批新能源電站項目。公告顯示,特變電工旗下公司與多地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涉及內蒙古、新疆、陜西等地的多個光伏和風電項目,建設周期最長為3~5年,合作協議累計規模約2.4GW,累計投資金額高達24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被稱為中國最大能源裝備制造企業的特變電工,去年
密集上馬電站隱現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3年7月,特變電工就開始密集上馬光伏電站和風電場項目。彼時,新能源公司宣布,投資建設8個光伏電站及1個風電場項目,并都已獲得相關部門核準,總投資預計20.08億元,
2013年10月,特變電工又公布了獲得相關部門核準的農六師土墩子農場20MW光伏并網發電項目、共和縣20MW光伏并網發電項目、臨澤縣40MW光伏并網發電項目,總投資預計7.88億元。
2014年,特變電工的新能源項目推進速度明顯加速。今年5月,特變電工旗下公司與陜西省多縣市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建設約1GW的風電和光伏項目,累計投資超過100億。
今年7月,新能源公司控股公司西安佳陽新特能源有限公司進入寧夏,與同心縣政府簽署《光伏發電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建設100MW光伏電站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當月,特變電工還公布了總投資3.76億元的新疆木壘老君廟風電場一期49.5MW風電項目,該項目資本金占30%。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上述項目的資金來源問題,特變電工在多個公告中稱,項目建設資金由新能源公司增資、引進戰略投資者投資、銀行貸款或其他方式解決。項目建設完成后,可將項目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轉讓給其他投資者,若項目轉讓給其他投資者,可實現總投資5%以上的收益。
對于電站建設的風險,在特變電工此前公告亦提及,項目存在所發電量無法被當地全部消納,導致發電量不能全額上網,無法實現預期效益的風險。
瑞銀證券的研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22個主要省市區已累計并網741個大型光伏發電項目,項目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爆發性增長,隨之而來的是電網輸送能力達到瓶頸,從而產生限電風險。
國家能源局今年7月18日發布的一份監管報告顯示,甘肅一些地區由于配套送出工程沒有與風、光伏發電項目同步規劃建設和改造,送出能力不匹配,受限比例最高可達78%。
除了“棄光限電”和“棄風限電”的風險,融資能力也考驗著光伏電站開發和運營者。對于光伏行業的電站投資熱,廉銳對記者表示,電站項目投資較大,雖然有穩定的回報,但周期比較長,所以對企業融資能力是很大考驗。
對于特變電工此次的項目,郭俊香對記者表示,內蒙古的項目一期只是100MW,后期會根據具體進展繼續跟進。而對于并網及融資等問題,記者并未獲得特變電工方面的回應。
作者:岳琦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