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最后一天,浙江紹興豐惠鎮鳳鳴村村民唐彭吉設想了四個月多的場景終于出現:自家屋頂上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并入國家電網,不僅能夠滿足唐彭吉一家五口人的日常用電需要,多余的電還能夠賣給國家電網公司。這套10千瓦的系統,花費了唐彭吉10多萬元。 “根據相關政策的補貼,需要5—6年才能收回成本。時間太長了,也有點心
8月的最后一天,浙江紹興豐惠鎮鳳鳴村村民唐彭吉設想了四個月多的場景終于出現:自家屋頂上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并入國家電網,不僅能夠滿足唐彭吉一家五口人的日常用電需要,多余的電還能夠賣給國家電網公司。這套10千瓦的系統,花費了唐彭吉10多萬元。
“根據相關政策的補貼,需要5—6年才能收回成本。時間太長了,也有點心冷了!”唐彭吉將多余的電賣出價格算了一遍又一遍,讓他覺得灰心的是,家庭光伏發電系統不僅成本高,并且收回成本的時間太長。
2012年10月26日,國家電網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這一舉措讓光伏發電從規模化走到了家庭式、分布式:國家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并承諾對6兆瓦以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費接入電網,全額收購富余電力。
然而,設備成本高、成本回收期長,不僅成為了唐彭吉一個人的煩惱,也成了家庭光伏發電在中國遭遇到的最大難題。
2013年2月,浙江臺州臨海何賢軍是浙江的首個家庭光伏并網發電項目。據浙江省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居民家庭光伏項目共有134個,容量846.4千瓦。其中,已并網項目86個,容量606.8千瓦。電力公司方面表示,134個僅包含實現并網和申請并網的家庭居民光伏項目,居民家庭安裝發電系統但不并網的則無法統計。
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認為,嚴格來說,浙江省的家庭光伏項目不算多,“除了一些新農村規劃建設外,剩下的是用戶出于對節能減排的認識,自發要求安裝的。”
沈福鑫提到成本高、收益低是目前家庭光伏發電無法普及的重要原因。他還提到補貼至少達到1.1元/度的時候,家庭光伏發電的收益期才可以看到,“而目前的上網電價,加上國家補貼4毛2和浙江省補貼的1毛,加起來每度電不到一塊錢”。
作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