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光伏產業未來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記者專訪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 光伏制造調整中向好 記者:就你看來,目前中國光伏行業處于什么樣的狀態? 孟憲淦:光伏產業有兩大塊,一個是制造業,另一個是
大而強才能“戰無不勝” 記者:經濟運行的“新常態”會對光伏產業產生哪些影響?
孟憲淦:我首先要說明一點,光伏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既然如此,按照中央文件所寫,政府的政策是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所以,光伏產業和其他產業有關聯,但是不是絕對的“大鍋飯”。
從最近國家高層的講話以及國家能源的文件看,清潔能源被放在比較突出的位置。國家高層近日特別強調了清潔能源的問題,提出了把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我認為,無論國家經濟結構如何調整,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是優先被保障的。
記者:光伏企業如何抓住經濟“新常態”的機遇?
孟憲淦:對于光伏產業來講,我們最大的一個挑戰是改變增長方向。
既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靠什么到國際市場去打拼?得靠核心競爭力,就是科技進步。過去,我們的發展靠的是規模效益。買材料、買設備、組織生產、擴大規模,然后低價送到國際市場。公眾常說“三頭在外”:原材料在外、設備在外、市場在外。這樣一個產業,無論做得多大,都是沒有基礎的。不僅光伏行業,中國很多產業都是規模效益。我們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需要依靠技術效益,轉向以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為基礎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光伏產業最大的挑戰,也是最大的短板。
沒有技術進步,僅僅是大,但是不強,只能不斷地被歐美去“雙反”。中國光伏行業應該拿出技術含量高的高端產品,這樣才能“戰無不勝”,這僅僅靠規模,是不行的。我們的產業需要的是真正的大而強。不管發展到什么時候,這都是一個必須要強調的問題。
現在,光伏產業的運行狀況好了一些,很多企業又慢慢開工了,如果再次重復老路,是不好的。我剛才介紹產業集中得越來越高了,這是好事。光伏行業首先要把一大批產能過剩、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淘汰掉,或者進行兼并重組。一定要有一些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要讓它們來做好核心競爭力的工作。
作者:郭錦輝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