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從劍橋畢業回國,倪歡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集團等機構從事低碳行業的研究工作。今年過年期間,她產生了在位于一樓的家中庭院安裝光伏電站的想法。她從3月份開始陸續對一些家用光伏電站項目進行考察,最初確定的晶硅面板設計方案因鄰居意見受阻。在5月的一次劍橋校友聚會上,她認識了正在國內
用時兩個月:征得社區同意為什么這么難?! 問:從4月到7月底這段時間里,關于電站建設,您的主要精力花在哪里?
倪歡:我覺得在整個過程中,社區溝通還是花費精力最大的部分,也比我想的要復雜。首先,我需要得到小區業委會的敲章才可以去電網公司備案。我家住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附近,小區里住了很多老師,業委會的成員也有很多是老師,所以態度還是比較支持的,也很負責。業委會把我請過去開了個會,有點像面試或論文答辯,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給我了一些基本的建議:首先電站不能夠影響到鄰居和公共用地。其次,要求我必須得到樓上和緊鄰的一戶鄰居的簽字。
我在鄰居溝通上前前后后花了兩個月,不僅是業委會要求的緊鄰兩戶鄰居,我和樓上二到五層都打了招呼。不僅僅是要一個簽字,我告訴大家我裝的是什么東西,為什么要裝,對我有什么好處。比如還沒有改變方案的時候,樓上學工科的一對夫婦就提出:太陽能晶硅材料有“熱斑效應”,還發生過自燃,問我會不會有危險,這也是對我的提醒。所以,當我5月份聽到銅銦鎵硒薄膜“沒有著火點”時眼前一亮,更讓我有了改變方案的動力。7月22日竣工的時候,我給全單元的鄰居發了短信,邀請他們帶孩子來參觀,我來進行科普講解,我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太陽能燈這類小禮物。
(光伏電站,圖片由倪歡女士提供)
作者:笑陽 來源:財新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