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從劍橋畢業回國,倪歡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集團等機構從事低碳行業的研究工作。今年過年期間,她產生了在位于一樓的家中庭院安裝光伏電站的想法。她從3月份開始陸續對一些家用光伏電站項目進行考察,最初確定的晶硅面板設計方案因鄰居意見受阻。在5月的一次劍橋校友聚會上,她認識了正在國內
問:除了“熱斑效應”的擔心,選用銅銦鎵硒薄膜太陽電池后還遇到了什么具體的問題?
倪歡:還有一些。比如業委會就問我光伏薄膜會不會反光影響到對面樓的居民。我專門去問了供應商,他說是不可能反光的,因為薄膜面板的外玻璃表面做了抗反射處理,否則含有能量的太陽光被反射掉了就會影響發電效率。甚至還有業主會懷疑是不是有輻射,或問電站對電網和用電安全有沒有負面影響。這明顯就是不了解光伏電站,但是我非常理解,這也正好是一個科普的機會。另外,并網不到一個星期,物業公司就給我打電話,說有個自稱是我樓上的鄰居舉報電站是個違章建筑,要物業公司出面與我溝通,聲稱應該取締它。我很震驚,因為樓上的這些鄰居我都很熟悉,我事先都有溝通。當然物業公司駁回了他的投訴,稱設備是在圍墻內的,而且是新能源項目,國家在鼓勵。后來投訴的人又說很難看會影響小區景觀,這個觀點站更不住腳,物業就沒理他。
政策體驗最大心得:要和所有利益相關方“博弈” 問:作為政策體驗者,您在整個社區溝通過程中的最大體會是?
倪歡:作為低碳行業的研究者,我一直愿意嘗試新的項目。我和以前無所不能(caixinenergy)采訪過的任凱、黨紀虎不大一樣,他們畢竟是行業內,重點在于實踐自己的技術。但是我更多的是從政策方面來做一個體驗。
在體驗國家新能源政策的過程當中,我在和所有的利益相關方互動,這超出了我的預期,我開始就想的很簡單,就是在自己家里建個電站嘛,裝好發電就行,以為“電老虎”可能會很難搞,沒想到反而是鄰里社區關系最耗神:我需要給所有相關方做科普宣傳,小到鄰居,大到物業公司。雖然院子是在我的產權證上的,我其實可以不必要這么麻煩。但是我知道社會影響(social impact)的重要性,也知道只有做了充分的溝通,想要搞破壞的人才會搞不倒我。這個過程很值,我跟業委會、物業、鄰居建立了積極正面的互動關系。而且我們絕對是有正能量的家庭,我挺享受這個過程,雖然沒有那么的順利,但是我還是覺得很有意思。
另外,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談的宏觀一點:如果政府在上一個有社會、環境影響的項目的時候,多聽取‘stakeholders’(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可能就可以避免很多后續的問題和民眾的反對意見。另外,很多銀行在貸款給一些項目的時候,可能根本沒想到項目帶來的社會影響有這么大。如果在審批的時候能做好調研,貸款也不至于有這么大的風險。
作者:笑陽 來源:財新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