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已不僅僅是經濟論壇,一些專家更將其作為探討人類發展模式的講臺——“金融是一個發動機,它就是整個經濟的核心,如果綠色形態金融不啟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都事倍功半”,9月1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章新勝在達沃斯綠色經濟論壇上說。 在這場5人辯論

達沃斯已不僅僅是經濟論壇,一些專家更將其作為探討人類發展模式的講臺——“金融是一個發動機,它就是整個經濟的核心,如果綠色形態金融不啟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都事倍功半”,9月1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章新勝在達沃斯綠色經濟論壇上說。
在這場5人辯論會上,章新勝與南開大學校長龔克、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微博)、挪威國家電力公司總裁Christian RynningT?nnesen以及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義龍都大聲疾呼,中國必須改變現有的經濟發展方式,不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讓“底層百姓成為了最大的受難者”。
他們認為,中國政府必須啟動綠色金融,并進而推動未來城市化進程中的低碳實施細節,從而達到全社會的生態文明。章新勝說,“綠色城鎮化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而不再是簡單的社會責任,通過碳交易就可以讓參與者受益。”
然而,對于新的發展模式的選擇,他們之間卻有著巨大的不同:陳義龍頗為激進,主張在建立碳交易制度平臺的基礎上全面復興生態能源,而其他人則建議采取漸進的方式,逐步完成理想的低碳時代。
“他們的觀點我并不完全認同,但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不論怎樣,人類都不再可能繼續維持過去那種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了。”會后,有旁聽者說。
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經濟
林伯強一直從事能源經濟的研究,對于中國能源數據的變化如數家珍。據林介紹,過去幾年中國政府在降低能耗領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當中的
占比以1%的速度在下降,清潔能源,如風電、太陽能都以人類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長,今年這個增長速度比以前更快一些。
然而,中國的能耗指標仍必須進一步下降,這個機會就是中國城鎮化過程應該還有3億左右人口進入城市,培養他們在城鎮的低碳消費生活習慣,將對中國的綠色經濟大有好處。
作者:何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