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2014年上半年,受中國、日本光伏市場規模快速擴大,以及由于美國"雙反"而帶來的提前出貨影響,使得對電池組件需求快速擴大,價格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企業經營狀況有了較大好轉。2014年上半年電池、組件總產能超過40GW,組件產量約為15.5GW,電池片產量達到14G
二、發展特點 產能集中度不斷提升。產量最大的十五家組件企業總產能達到24.9GW,約占總產能的78.5%,產量為10.6GW,約占總產量的83.4%,產能利用率約為85.4%,高于平均產能利用率6.6個百分點。前十家企業總產能達到20GW,平均每家企業產能達到2GW,產量達到8.66GW,約占總產量的68.1%。產量最大的十五家電池企業總產能為19.7GW,產量約為9GW,產能利用率約為91%,約占總產量的80%。
產能利用率處于合理水平。統計的組件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8.8%,電池產能利用率為80%,處于較高水平,根據美國等研究機構的經驗數據,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在78%-83%之間為合理水平,因此可初步判斷目前行業產能利用率處于合理水平。雖然目前整體產能數據仍然較大,但考慮到部分設備運行時間已較長,產品競爭力已明顯不如新設備下降,預計這部分產能會逐步被自淘汰(估算能有8CW)刨除這部分產能,產能過剩問題會得到緩解。但如果從全球范圍看,短期可能存在產能不足問題。
產業發展逐步呈現兩級分化。產能在200MW-500MW的31家企業中,平均利潤率為-0.2%,平均利用率也僅為72%,如若考慮到其他未能進入規范條件的企業,預計其產能利用率將會更低。但大企業產能利用率普遍較高,盈利能力也更強,在產能高于50OMW的企業中,平均利潤率達到1.4%,產能利用率也達到80.85%,兩項指標明顯高于中小型光伏企業。尤其是部分大企業往下游系統集成端轉移,盈利能力明顯提高,較為典型的為阿特斯、晶科和正泰等企業。
多晶電池仍為市場主流。根據調查顯示,單晶與多晶組件比例約為1:12,主要由于多晶組件性價比更優,雖然單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約為19%,比多晶電池的17.6%高出1.4個百分點,但是由于單晶電池存在倒角,使得制作組件時未能充分利用組件的面積,效率損失比組件大一些。制作的多晶組件平均轉換效率為15.5%,而單晶組件平均轉換效率約為16.2%,僅比多晶組件高出0.7個百分點,大幅消減單晶電池片高效率的優勢。從電池片看,單晶和多晶比例約為1:10,出口至國外的電池片中單晶電池片比例較高。
出口仍保持在高位。從統計的51家企業數據看,組件出口量約為7.6GW,占總產量的59.8%,其中產能大于500MW的企業出口量達到6.5GW,出口比率達到67.8%,約占總出口食的85.5%,出口區域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中出口歐洲價格相對較高,平均在0.75美元/瓦左右,出口美國價格約為0.65美元/瓦,出口日本均價相對較低,約為0.62美元/瓦,主要是由于出口產品為給日本企業代工,出口價格相對較低,剔除這部分產品,我國對日出口均價也在0.65美元/瓦左右。電池片出口量約為1.270W,占總產量的11.3%,出口區域主要集中于加拿大、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地區。
作者: 來源: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處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