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產業競爭戰旗獵獵,唯有搶占制高點,方能不斷破浪前行。 對于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合肥來說,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是這一制高點。智能制造、語音技術、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合肥矢志打造十大重點產業,繪就“十全十美”的宏偉畫卷。 太陽能光伏產業,正是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出代表,呈現加速騰飛之勢。晶澳太陽能
“走出去”的同時,合肥迅速將目光投向了自身,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光伏應用的樣板工程。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18個分布式光伏發電示范區名單,合肥高新區榜上有名,成為安徽省唯一入選的示范區。今年2月23日,在高新區合肥榮事達三洋二工廠,由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的合肥榮事達三洋屋面光伏電站一期項目正式并網發電,成為18個示范區中首個并網發電的項目;去年,合肥在全國率先啟動光伏下鄉扶貧工程,探索了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徑;充分利用灘涂、魚塘及農業設施,光伏大棚、漁光互補等新的應用方式也在摸索中。
市長張慶軍指出,當前,太陽能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我們將認真借鑒先發地區、先進企業發展光伏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不懈地抓好光伏企業的引進和壯大,通過大膽創新,狠抓示范應用,促進我市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要抓好企業技術升級,引進儲能項目,完善產業鏈,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針對太陽能光伏電站投入大、收益期長、收益相對固定的特點,通過增資擴股等方式,吸引外部投資和民間資本,積極探索實行資產證券化、引進金融租賃等商業模式。圍繞美好鄉村建設、環巢湖生態治理等,結合農村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大力推動新能源在鄉村示范應用。把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光伏建筑一體化、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用等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將我市打造成為全國“光伏應用第一城”。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目前,我市在肥東縣八斗鎮28戶家庭又開展了光伏應用最新探索,創新了“企業農戶共同投資、發電收益分成”的新模式,未來這將成為合肥光伏應用的又一首創之舉。
招大引強,光伏發展馬力強勁 招引大項目、培育大企業、打造大產業、推動大發展,這是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
今年,又有一批明星企業加入合肥光伏大軍,成為推動光伏產業快速發展的生力軍。6月11日,市政府與中利科技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市政務中心舉行,中利科技集團一期投資10億元,將在巢湖開發建設100兆瓦光伏電站,力爭在2014年底前完成并網發電。同時,中利科技集團在未來5年擬在合肥投資超過100億元,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
近日,江蘇林洋電子又與合肥經開區達成投資意向,注冊資本1億元從事地面、分布式、家庭光伏小系統的開發生產,瞄準應用市場。據了解,林洋電子最早以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名義于2006年12月21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截至今年6月30日,該公司光伏系列產品實現主營收入8108萬元,占其上半年收入的9.61%,主營利潤1298萬元,毛利率16.01%。林洋電子的加盟意味著又一家上市公司將落戶合肥,為合肥光伏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除此之外,京東方、正泰、中電科等企業也分別在我市注冊新能源子公司,瞄準太陽能光伏領域。上半年,市經信委還邀請信義玻璃、正泰、48所等企業來肥考察投資,并專程赴江蘇常熟、嘉興等地進行招商,為做大做強合肥光伏產業招兵買馬。
作者: 來源:合肥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