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更長遠來看,真正對光伏發展構成重大利好的,則是近期國家發改委出臺的將節能減排直接與政績考核掛鉤的這一重大舉措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為3.3GW。顯然,這一數據較今年初
在屋頂資源方面,屋頂面積大、結構好、承重強,用戶用電電價高、用電量大、運營穩定、資信好的屋頂,大多都在“金太陽”工程中被利用,因此現有存量較少。
“優質屋頂資源稀少使得所有者在屋頂租用協商中占據主動,開發商將在項目建設中承擔更多的維護成本,也很難再要求業主分享更多的受益及承擔更多的責任,這既影響業主投資積極性,也影響項目收益。”黃碧斌稱。
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所長王進則認為,包括商業確定性、項目貸款、保險產業基金、金融創新問題能否得到較好解決,將成為決定未來分布式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
地方政策將加碼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省級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門依據國務院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和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下達的本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年度指導規模指標,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備案管理。這意味著,地方政府獲得了在其年度總裝機規模范圍內所有項目的分配權限。
與此同時,上述管理辦法還規定,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具體備案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不過,從目前看來,在地方層面,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這一點也得到了黃碧斌的證實。黃碧斌表示,政策配套難是目前制約分布式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這表現在三個方面,地方政府政策實施細則難以確定,如補貼金額一項,各地最終執行效果有很大不確定性;各方責任關系協調一致性有待提高,這需要經驗的積累;現有政策對電力用戶吸引不足,很多擁有優質屋頂資源的業主缺少參與積極性,導致屋頂資源稀缺。
因此,在“各自為政”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而政績考核,無疑是提高地方政府積極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考核評估辦法》,將以省為單位對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將交由干部主管部門,作為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相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
此次考核辦法還規定,考核評估結果為不合格的省級人民政府,要在考核評估結果公告后一個月內,向國務院做出書面報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發展改革委。
從具體的考核內容來看,主要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光伏行業帶來重大利好。
首要的,地方政府為了完成年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指標,除了對現有的化石能源應用進行相應的技術革新以減少其污染物的排放外,還需要從總量上減少對常規化石能源的利用,這勢必需要通過發展光伏等新能源來彌補由此產生的缺口。
除了光伏應用,另外則是通過發展光伏制造業,來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
在此次考核辦法中,最為直接的利好則來自于對調整能源結構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其中規定,本地區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和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兩項指標比上年變化情況進行評分,其中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比上年有所上升的,得2 分。
由此可以預見,地方政府在扶持光伏電站發展方面,將有所動作。
作者:張廣明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