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不久,國土資源部剛剛頒布《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將于9月1日起全面實施。同時,近期國土部還將出臺具體的節約集約用地指導意見,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專訪時表示:當前,各地生動的節約用地案例很多。“比如浙江省的一個工業園,在工廠
記者:近年來,節約集約用地制度體系已經形成基本框架,但從實踐效果來看,政策體系還有待進一步的細化和完善。下一步,在細化政策體系方面,國土資源部有哪些新的思路?
胡存智:深入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總體思路,概括地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堅持四個原則。一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原則,節約集約用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和重要內容;二是優化布局的原則,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劃定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生態保護紅線;三是提高效率的原則,在土地粗放利用的情況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當前的重點,也是我們的著力點、發力點;四是保護耕地的原則,耕地是養活中國人的基本,我們必須保住。
第二,在節約集約用地中要實施三大戰略。一是要實行總量控制和減量化。只有對用地的總量和規模實施控制,并且逐步減量化,才能節約集約用地。如果資源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全社會也許就不會有節約集約的動力和需求;二要實施優化布局和進行格局調整的戰略。只有優化布局,才能承載更多的經濟社會活動,才能實現社會經濟活動的良性循環、良性運轉;三要實施國土綜合整治的戰略。經過多年的建設,土地利用上已經不是一張白紙,我們必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優化、深化和重整。要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等等,推動城市更新,依法盤活農村的低效利用土地和閑置建設用地,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提高國土的綜合承載能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第三,要構建四個機制。推動節約集約,要健全規模導向的機制;要完善市場配置的機制,通過市場機制來促進節約集約,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配置和利益調整,促使產生節約集約的內生的自發動力;要強化激勵和約束的機制,不僅要約束和控制,更重要的是要激勵。要鼓勵全社會節約集約用地,廣泛推動使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形成全社會節約集約用地的行動和風氣;還要完善評價考核機制的制定和實施,及時把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向社會發布,發揮社會輿論導向作用,我們管理措施也要依據這些評價結果和指標來進行。
七舉措保障目標落實
記者:具體到政策實施過程中,下一步國土資源部要采取哪些舉措保障節約集約用地目標的實現?
胡存智:深化推進節約集約利用,我想應該有七個方面的舉措,也是下一步我們要采取的。
第一,就是要管控規模。按照控制總量、減少增量、盤活存量、保持流量、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來推動。這也是江蘇、上海提出來并且已經開始付諸實踐的。通過控制建設用地的規模,逐年減少新增建設用地;大力促進存量建設用地的盤活利用;按照新舊建設用地增減相抵,保證足夠的流量,來承載當前的社會經濟活動;通過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到2020年,努力逐步實現全國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逐年減少。
我們要采取的措施,比如,在嚴控建設用地總量方面,對于低效用地的擴張要阻止,要重點控制東部,特別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些在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已經確定為優化開發區域的建設用地規模,促進建設用地以盤活存量為主。
作者: 來源:觀點地產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