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業在經歷了快速增長、產能過剩的發展階段后,日趨理性,越來越注重光伏產品和系統的質量。光伏制造企業正由一度惡性的低價競爭逐步轉向產品質量和服務競爭,以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光伏產品質量關系產業發展 今年8月,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公開表示,該中心在對國內32個省(市)的425個光伏
價格競爭轉向質量服務競爭
隨著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擴大,光伏電站對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光伏電站前期投資和后期的銷售電價都相對比較固定,影響投資者受益的主要就是維護成本和光伏組件的有效工作時間,光伏電站的安全性、穩定性成為影響項目融資和后期收益的關鍵點。
目前,我國光伏制造企業仍然沒走出產能過剩的局面,各企業之間仍然還存在著低價競爭的情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保持低成本,又保證高質量,應該怎么做?這是擺在我國光伏產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其實我們的光伏制造企業提升自己的產品性價比并不難,關鍵在于企業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鄭憲志對記者說,9月17日,杜邦上海創新中心開業,這是其在全球建立的第13家創新中心,去年杜邦在基礎科技研究方面投入22億美元,占銷售額的6%。杜邦所提供的光伏組件材料,比如使用雙層Tedlar薄膜的TPT結構背板,每瓦比市場均價高約0.12元,但使用壽命長,反而能降低每度電的發電成本。
2006年才涉足新能源行業的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現在已經成為全球規模較大的多晶硅及光伏硅片生產企業。企業成長如此之快,在其首席技術官代冰看來,離不開對科技和品質的高度重視。“保利協鑫擁有業內最嚴格的產品品質標準,以確保光伏電站25到30年的穩定運行周期。”代冰說。
“在質量方面,我們光伏產業真的應該向一些知名企業學習。”李俊峰說。在2014光伏領袖峰會上,記者了解到,我國主流光伏制造企業已經從價格競爭逐步轉向產品性能、質量及服務品質競爭,并在生產過程中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把控體系。
另一方面,為了能達到理想的發電產出和持續的收益,光伏發電企業也開始更加注重工程建設質量和電站運維管理。現在,很多項目開發商,尤其是居民個人自建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開始委托有資質、有經驗的第三方來參與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項目驗收等。
作者:董光耀 來源:亮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