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4年,《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下稱《目錄》)在2014年8月20日公布。這份自10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文件,意味著新一輪西部開發方向的確立。 早在201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曾印發《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要求國家發改委編制《目錄
同為能源類企業,央企大唐國際與民企特變電工,均重點投資西部。
大唐發電的三大煤化工項目中,兩大項目位于內蒙古且均為西部開發重點工程。特變電工則長期扎根新疆,輻射全國。正因如此,《目錄》所傳達的西部開發產業導向,在兩家企業的投資成果及戰略調整上,反映得格外明顯。
據《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對《目錄》內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將區別于現行25%的法定稅率,只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相關企業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所得,可享受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
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錄》對新能源產業的重點“照顧”,使得目前我國唯一擁有全太陽能產業鏈的特變電工更加“如魚得水”,而新能源項目市場的“回暖”,將推進特變電工的產業結構調整。
利好效應隨之顯現。9月18日,特變電工發布系列公告,公布與內蒙古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疆阿瓦提縣、河北清河縣、陜西神木縣等簽訂共1370MW光伏發電、1049.5MW風電發電戰略框架協議,擬投資額高達242 億元。
“特變電工新能源BT訂單大超預期,正是市場對《目錄》公布的積極反饋。”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姚慧琴教授認為,新型能源的研發推廣,是《目錄》的重中之重,一來體現出煤炭市場減縮趨勢,二來反映出政策對產業升級的引導。
姚慧琴認為,在十三五規劃起草這一時間“節點”上公布《目錄》,“會督促西部地區的政府及企業結合區域特點和既有資源,對新型能源的推進和產業結構的升級狠下功夫。”
12個西部省區市中,除廣西外,太陽能項目均被《目錄》列入。太陽能研究機構PV-Tech對此分析指出:“國家鼓勵分布式能源建設、促進太陽能等新能源就地消納的意圖一目了然”。
根據規劃及現有布局,四川、云南二省主要側重高效太陽能電池組件技術的開發生產;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則主張鼓勵太陽能發電系統及風力發電場的運營和建設;而在云南、寧夏、新疆和內蒙古,依托分布式電源的智能微電網技術被予以開發和應用支持;力求建立太陽能全產業鏈的西藏,則直接明確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檢測、建設及運營”。
9月10日,國家能源局向下發《關于加快培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有關要求的通知》,進一步印證了上述規劃及對光伏發電的扶持。
“輸血新型能源的力度前所未有,但《目錄》公布前,國家發改委曾針對性釋放過一次信號。”國家發改委相關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2013年,國家發改委曾印發當年西部開發工作通知,具體強調了西部地區須推進產業升級,“尤其須積極支持新能源”。
與新能源產業處境相比,政策對煤化工產業的打壓態度堅決。大唐國際巨額虧損背后既反映出上下游市場的現實環境,也反襯出新一輪西部開發對傳統產業“動刀”絕非戲言。
作者:汪崢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