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政實施以來,光伏產業似乎正從困境中復蘇,然而光伏從業者在滿心期待的同時也有著種種困惑和疑慮。目前靠政策扶持和電價補貼重新煥發生機的光伏產業,在內需市場的開拓之路上,能走多遠和多久? 尤其是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歷經多年的發展之后,即使步入了無需補貼也可自我發展的市場化階段,這不免引人深思,中國的光伏電價補
真心實意地開發屋頂資源,落實光伏惠民新政,破除成本障礙全在努力
但是,要真正意義地抱緊分布式電站這個金娃娃,將擁有屋頂資源的80%以上民眾作為振興光伏產業的主體,這需要政府下定惠民利民的決心和貫徹執行光伏新政的認識、力度和創新措施。
當前,一些地區對規模項目的招商引資、對大型企業的介入優惠、對關聯利益集團的地方保護等可謂是思慮周到、精心策劃,而對民間的分布式項目投資躲躲閃閃、敷衍了事。這怎么會不讓民間對光伏投資前景不明引發疑慮呢?
請不要忽視民間的力量!只要新政落實到位,投資預期透明見底,他們既有現成的屋頂資源,又有建設資金,而且他們對投入回報的要求遠低于目前市場和社會融資的平均回報率。
眾所周知,現行的儲蓄利息不高,股市風險巨大,民眾手中的余資對利率稍高的理財產品趨之若鶩,常常引來搶購。
假若光伏新政的落實,能夠執行到位且基本保證其投資回報率大致等同于理財產品,那么,民眾有什么理由不參與其中呢?
這避免了企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依賴所造成的尋租空間和利益流失,勢必會保證光伏產業日后走向低成本高效益的良性發展之路。
堅持這一良性發展之路,也就能將以能源消費變革帶動的第三次產業革命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特別是成本優勢。
很顯然,分布式電站在這方面的優勢最為突出。與盈利為目的的大型電站不同,分布式電站所產生的清潔電力基本上直接用于家庭或企業,而大型電站必須建立起與配套產業關聯發展的電力供需體系,或必須完善電力遠距離輸送的電網和市場體系,這都不是短時期可以配套實現的。
在配套條件尚不能完全滿足的情況下,片面發展大型地面電站將造成電力結構失衡、供需市場脫節,從而造成資源投入浪費和電力產能的失衡性閑置與損耗。要使我國光伏產業的總體發展成本有效下降,就不能坐失當前優先發展分布式電站,特別是屋頂電站的極好機遇。
當然,要抓住這種機遇相當困難。可是,對于發展分布式光伏而言,一些地區最大的困難則是從未加以重視,更談不上認真地去解決當前面臨的困難。
一談到發展光伏所面臨的困境就是預期不明、市場難測、投資疲軟、融資難求,土地和屋頂資源權屬復雜。是不是真的無法解決呢?
顯然不是。新政落實到位,預期何難不明?消費主體定向在民,市場前景必然明朗;資源持有者直接享有可持續發展利益,投資怎會不旺?國家給予財政扶持,融資所需不多豈難解決?土地資源節省了,開發的是閑置資源,僅投入一點社會組織協調成本,遠勝過在資源權屬間尋租。
為了沖破成本魔障并使光伏產業得到良性發展,我們有什么理由不付諸行動并竭盡所能呢?
讓我們正視現實、從現在做起,盡力破除光伏發展的成本魔障,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中國夢的光伏振興之路吧!
(本文作者 房淵釗 南京索斯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級經濟師 一級建造師)
作者: 房淵釗 來源:solarzoom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