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農村大市場意義深遠
眼下,安徽省金寨縣、江蘇省連云港等地都在因地制宜探索光伏扶貧。
但如果試圖通過扶貧來推動光伏市場,這樣看眼光未免過于狹窄。企業和政府看好的更是光伏扶貧項目在我國廣大農村較強的可復制性,和新城鎮化建設農村光伏應用市場的可擴展性。
光伏扶貧實現了農村用能方式的新突破,先行安裝的農戶在村子里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隨著商業盈利模式的日漸完善,將帶動更多農民家庭發展建設家庭式光伏電站。記者在合肥市長豐縣楊廟村調研走訪時發現,用電農戶問的問題都很實際,有時候發電少了是怎么回事?光伏板應該怎么擦?沒安裝的鄰居問,如果自己建要投入多少錢。
伍閔安告訴記者,目前在農村的非貧困人口中推廣分布式光伏,2萬多元的初始投資對于很多農民來說還是很大的一筆支出,農村市場快速啟動還有難度。但他對此充滿信心,認為眼下農村市場只是需要培育而已。
在張許成看來,合肥市首創“光伏扶貧”模式,受到全國各地紛紛效仿,為光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但是要想打開整個農村光伏市場,實現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還要在推廣模式、融資模式以及收益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對農民來說,光伏發電屬于新生事物,將來的發電量和收益他們都沒有多少認識,初始投資資金承受能力有限,加之屋頂基礎條件參差不齊,設計、安裝難度大,而且農村市場比較分散,個體量小,光伏電站后期維護所面臨的問題比較復雜,這對農村光伏市場的發展是一大挑戰。
“光伏應用在中國目前還是政策性市場,金融機構對光伏發電,特別是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支持政策還不夠給力,陽光電源希望通過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多方有效銜接良性互動,降低農村光伏電站建設門檻,調動群眾積極性。”張許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