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氣候變化、強調低碳發展的大潮下,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界的偉光正分子。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往往毋庸置疑。很多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給予了各種呵護政策。逐漸地,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可再生能源也變成韓信將兵,兵多多益善,且越早發展越光榮。在新能源規模小、競爭力弱、在能源結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時候,這種積極支持政策并無不妥
3.FIT有效力也有局限性
FIT適用于市場引入階段,有利于克服初始發展成本障礙,促進可再生能源快速地發展,但是,如果調整的步伐不能和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的步伐保持一致,可能會導致過高的利潤,從而使得新能源的發展失控。而這種失控會讓消費者或者財政背上不合理的負擔。現實情況是由于FIT往往通過行政手段來管理,很難及時根據技術和市場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因此,在技術和市場成熟后,拍賣和競標等市場手段更有利于發現市場價格,控制發展規模。如果由于現實條件限制,必須要采用FIT的話,務必要輔以補貼遞減機制。有研究認為,德國有效、自動和透明的FIT遞減機制使得德國避免了重蹈西班牙和意大利太陽能發電泡沫破裂的覆轍。
4.要控制好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成本
主要是控制好能源補貼的程度。如果成本失控,從中長期來說,會危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選擇資源種類和開發技術的優先級的時候,要考慮成本優勢。在有多種選擇的情況下,應該優先發展低成本的資源。同時,支持政策要考慮不同成本情形下的穩健性,盡可能避免出現意外后果。值得注意的是,文獻中提出,影響一種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的因素,除了技術外,還有匯率變動、項目融資成本變動等因素。
5.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分擔機制,要兼顧公平和效率從公平方面來說,各類用戶都需要分擔成本。但是,從效率上來說,高耗能用戶可能要獲得適當的減免,從而保證其國際競爭力。但是,對適用減免政策的企業的界定要從嚴掌握,避免形成過度補貼,從而向其他消費者轉移過多的成本。
6.在發展新能源的同時,也需要保護好傳統能源發電能力
在沒有確立恰當的補償傳統的發電能力的前提下,過分發展可再生能源,會阻礙甚至危及這些作為必要補充的傳統電力生產能力的發展,進而會危及到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在無核化的大背景下,傳統發電計劃的不斷放緩更加令人擔憂。
7.電力批發市場機制要做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可再生能源帶來的挑戰
此外,由于大量補貼的可再生能源以低價進入批發市場,導致電力批發價格降低到傳統發電難以生存的水平,以至于傳統能源發電的發展計劃被一再延遲甚至裝機量一再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確定性,需要大量的傳統發電能力作為補充。為此,2014年的政策調整,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企業直銷電的強制責任,迫使新能源企業直面需求,減少他們在批發市場傾銷的可能性。并研究適合傳統發電企業的補償機制,從而保持各類發電能力的均衡發展。
8.地區一體化的電力市場可以加強可再生能源的入網
地區一體化的大的電力市場為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如果沒有這個一體化的市場,可再生能源可能要么需要降低裝機容量,要么在不少時候面臨棄電。不過,一體化的電力市場可能讓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被輸出到其他國家,影響他國的電力系統可靠性。但是,只要出口的電價合適,雙方可以達到合作共贏的結果。
(本文作者介紹: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作者:施訓鵬 來源:新浪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