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國外石油科技發展報告(2013)》顯示,隨著油砂、鹽下油和頁巖油氣資源成為能源“新寵”,全球能源格局軸心已出現由中東向西半球轉移之勢,世界石油新版圖逐漸浮出水面。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新洗牌,世界各國都在調整能源結構體系,并在能源資源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資、能源市場秩序維護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國外石油科技發展報告(2013)》顯示,隨著油砂、鹽下油和頁巖油氣資源成為能源“新寵”,全球能源格局軸心已出現由中東向西半球轉移之勢,世界石油新版圖逐漸浮出水面。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新洗牌,世界各國都在調整能源結構體系,并在能源資源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投資、能源市場秩序維護、能源安全保障等方面作出巨大努力。
“推動能源革命,實現低碳發展,新興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面臨著更加艱巨的任務。”近日,在國際能源經濟學會第四屆亞洲大會上,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如是說。
格局正起變化
長期以來,能源問題都是經濟領域最熱門的話題,能源甚至可作為劃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種依據。
何建坤表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了能源體系新的革命性變革,大國能源戰略均出現新趨向。
“德國、日本、美國等多國調整了核能戰略,美、俄、中都在爭奪技術競爭優勢;各國都在突破非常規油氣開發,擴大天然氣比例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選項;同時,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儲能技術、氫能技術、電動汽車等,搶占先進能源技術制高點。”何建坤說。
與此同時,能源結構體系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以前,各國在石油進口方面需要加價與美國競爭,如果現在美國自己開發頁巖氣、頁巖油,不再進口石油,那么原油價格會發生變化。這也將改變尼日利亞等國家的經濟狀況,它們將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國際能源經濟協會主席Wumi Iledare說。
中國任務艱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帶動了對能源的需求。2013年,我國能源消費了37.6億噸標準煤,相當于26.3億噸標準油,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
“過去發達國家在能源使用中占據重要地位,而現在新興國家消耗能源的比重正在上升。中國能源結構在總量上與國際差不多,但結構差別很大。”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表示。
作者: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