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0年以后,甚至可能是20年以后,儲能產業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儲能技術在我國大規模應用還需要多少時間?”這是所有儲能人極為關心卻沒人能準確回答的問題。 “我想5年、10年以后,甚至可能是20年以后,儲能產業會迎來爆發式增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德國路徑 除了電動車,王仲穎還支持利用火電機組調峰:“火電裝機可以運行40年,沒必要淘汰掉,只要把運行小時降下來就完全可以起到調峰的作用。”
而對于火電機組從啟動到峰值時間較長帶來的“爬坡”問題,最近國際上也有新的進展。據悉,德國已經成功地在1個小時內迅速“爬坡”到200萬千瓦。
“如果國家能源戰略能夠明確,煤電不要再和風電、光電因為利益打架,而是起到調峰的作用,就能給儲能產業留出發展時間。”王仲穎說。
曾經大力推薦抽水蓄能的胡學浩在近日記者時也稱:“我現在極其推崇德國人的方式。”
胡學浩指的是德國大力推進的P2G(電產氣)項目。
德國打算2022年之前全面廢除核電,計劃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50%。但目前,德國也面臨著南北地區的高壓輸電線容量不足,無法輸送北部地區豐富的風電的情況。
為此,德國幾大能源公司提出了利用風力發電的剩余電力電解水生成氫,然后提供給現有的燃氣管道網絡,增加熱值,還可削減有害物質的排放。此外,把利用風力發電剩余電力生成的氫用于制甲烷、熱電聯產的項目也已經啟動。
據胡學浩介紹,雖然目前效率較低,但德國已有20多家制氫廠從事該項目。
“丹麥新能源占比超過30%但幾乎沒有儲能,就是靠電網調節和鄰國調節來解決儲能的問題。但中國不行,2050年我國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30億~40億千瓦,誰都救不了。我完全贊同德國的辦法。”胡學浩說。
作者:陳歡歡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