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與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的訪談中,記者就當前光伏行業的發展現狀、技術路線、未來發展趨勢,以及隆基股份自身的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 單晶發展潛力更大 記者:談談您對未來光伏技術路線的看法,薄膜、多晶和單晶在未來市場各自的競爭優勢如何?哪一種技術將最終勝出?能夠勝出的主要邏輯是什么?
記者:單晶和多晶相比呢?哪個才是今后發展的主要趨勢?
鐘寶申:多晶其實也是單晶,單晶是整個晶片結構完全有序排列,是長程有序;多晶里面是一小塊一小塊有序,是短程有序,一個個小顆粒里面排列有序,但小顆粒之間是有晶界的,存在微晶和雜質的缺陷。在發電時,還是單晶體在發電,而中間的晶界是不發電的,所以多晶發電效率比不過單晶。
隨著大家對太陽能的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對材料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現在出現的PERC(鈍化發射器背面電池)技術,最近兩年行業內企業可能會大量采用,這種技術一旦被采用,將使得多晶效率提升0.4%~0.5%,單晶提升1%。同樣的技術應用在不同材料上,效率提升不一樣,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兩種材料的發展潛力。
未來技術應用將越來越精深,每個高端技術的應用,都會進一步拉大單晶與多晶的差距。以實驗室的極限效率為例,多晶是20.3%,單晶超過25%,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看,多晶技術進步空間太小了,而且材料短缺,本身就無法超越單晶。
單晶成本將向多晶靠攏
記者:單晶大規模推廣的核心問題是什么?
鐘寶申:這主要取決于單晶的成本能不能降下來,事實上單晶的成本可以和多晶接近,但效率的差距會導致剩下90%的成本差距越來越大。目前發電方面,單晶已經比多晶有優勢了,單晶比多晶的投資收益已經高了,這也是海外技術路線往單晶轉的原因。而在國內,只是大家還沒有意識到。
在這種情況下,單晶就會占據主導地位,這也是為什么2005年到現在9年的時間,隆基股份一直堅持做單晶最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一直認為效率是太陽能的核心問題,沒有效率一切都沒有價值。
單晶與多晶的制成成本在兩個環節有差別:一塊是鑄錠和拉晶;另一快是切片。現在切片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最主要的區別是鑄錠和拉晶。鑄錠的成本已經很便宜,沒有下降空間,而拉晶技術成本下降的空間已經打開了,因此二者的成本差距開始縮小。未來做電池時候,單晶的效率更高,產生的瓦數高,但電池工序一樣,攤到每瓦的成本低,所以做到組件上與多晶的成本就很接近了,再加上安裝費等,最終二者的成本就完全一致了。我們預計這一天2016年可能會到來。
記者:多晶行業的產能怎么辦?
鐘寶申:主要是影響硅片,別的不影響,都能轉換。單晶組件很難買,買40兆瓦當前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答應1個月能夠供貨,但如果買多晶,10天就能夠供貨,庫存很多。
這是因為,在市場不好的時候,企業推多晶能夠拉動產業鏈,多晶上沉淀的產能太多。而過早專業化,使得單晶缺少主力的推介方,建電站除了組件廠消耗自己的產能,其他人建電站,沒有機會了解到單晶是什么樣的產品,所以推廣和市場通道受到很大的影響。
最主要的原因是,單晶過早專業化,因為單晶生產有技術難度。此前的一體化企業如尚德、阿特斯、英利等都有單晶,但在2011年的競爭中,他們的單晶全部被淘汰出局,國內生產單晶的企業就只剩下5、6家,海外還有幾家。由于做單晶的管理難度和技術復雜性比做多晶高,很多公司不得不停掉單晶生產線,但多晶這塊技術大家都跟得上,所以多晶就保留了下來。
作者:張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