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政府推動光伏應用的政策陸續出臺,中國光伏電站建設的大幕正徐徐開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新建光伏電站項目已達114個,且大部分為大型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760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按照全年13GW的裝機目標,今年第四季度將迎來新一輪的光伏電站搶裝潮。但與此同時,
質量存隱憂 然而,在一座座光伏電站拔地而起的同時,組件的質量問題也正逐漸浮出水面。
第三方檢測機構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副主任紀振雙告訴記者,“在對國內32個省市、容量3.3GW的425個包括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用設備檢測發現,光伏組件主要存在熱斑、隱裂、功率衰減等問題”。
根據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對新疆某8MW光伏電站的抽檢中發現,3178塊光伏組件中紅外成像抽檢2856塊,其中19%存在虛焊熱斑效應;青海某50MW光伏電站,抽檢44080塊光伏組件,發現29%組件出現明顯蠕蟲紋隱裂;某國內知名組件廠生產的1.6MW組件到貨驗收中,抽檢中發現10%組件外觀故障,20%存在隱裂故障;甘肅某10MW光伏電站,抽檢發現高達58%的光伏組件出現功率明顯衰減。通常而言,組件的光電轉化率年均衰減應該控制在0.8%以內,然而上述光伏組件的表現均已遠遠超出了這一范圍。
對于生命周期高達25年的光伏電站而言,組件質量是影響投資收益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如果組件壽命不達標,或者光電轉化率衰減過快,則一切的投資測算都是構建在沙灘上的城堡。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已建成的光伏電站中,具備投資安全邊際的潛在可收購對象非常少,除了政策及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外,投資者最大的擔憂是對這些光伏電站的質量缺乏足夠的信心。
“銀行和投資者對光伏電站有顧慮的重要原因,仍然在于電站的質量,而這一點卻并沒有引起電站開發商的足夠重視。”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對于光伏組件企業而言,硅片部分是核心,企業從硅料采購到組件制造,每個生產環節都應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但是非硅部分,如背板、邊框、銀漿、接線盒等材料對組件質量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背板材料,更是組件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據專家介紹,背板材料的失效將使組件內部的封裝材料和電池直接曝露在嚴苛的戶外環境中,引發封裝材料水解、電池和焊帶腐蝕以及脫層等問題,迅速降低組件功率輸出和使用壽命,嚴重的還會導致組件絕緣失效,引發火災和傷亡事故。
當然,要保證組件性能正常并不容易。作為光伏組件的保護層,背板材料要經受住25年的紫外線輻射、沙塵、濕熱、干熱等老化因素的長期考驗。
作者:畢淑娟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