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通訊、能源和運輸三大互聯網的融合,即在物聯網技術革命的基礎上,形成協同共享的新經濟模式,在未來30-50年甚至可取代現有的經濟模式,實現經濟轉型。藉此,社會發展則可趨于邊際零成本。 ■中國政府已推動了一系列的補償式電價激勵政策,并將帶動
第三次工業革命蛋糕是給中小企業吃的 問:綠色能源互聯網建設需要一次基礎設施投入,中小企業在此過程中有什么機遇?中國政府正在力推簡政放權和打破壟斷的能源革命,構建能源互聯網能幫助中國實現這一目標嗎? 答: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蛋糕主要是給中小企業吃的,后者在這輪能源革命中有非常大的優勢。在歐洲已看到類似情況,特別是德國,社區的協作、社區電力合作、消費者聯盟整合在一起,每家每戶在樓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發電,形成合作社共同賣電。今年以來,大的電力公司發電數量不再增長,而是面臨許多小型發電社區的競爭。
過去兩次工業革命對中小企業是不利的,傳統生產是垂直整合型的大規模生產,基礎設施投入非常昂貴,集中式供電、巨大的廠房車間、機器設備對資金的要求都非常高。而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了變化,是一種扁平型、分散化的生產,如利用綠色太陽能,在家用3D打印生產產品,邊際成本很低。這并不意味著小企業要取代大規模生產,然而從現在開始大的生產企業要學會與小生產者共同分享經濟蛋糕。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推進,成本不斷降低,中小企業生產完全和大企業競爭,取得一席之地。
中國風電和光伏大部分是私企,在世界上規模也是比較大、比較成功的,所以說能源領域也不完全是政府主導。國外的情形,政府提供的主要是政策優惠,如初裝補貼,獲取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先機,也就是說哪個國家在這方面做得越早,有更好的市場化嘗試,帶來的溢價利潤越高。歐洲模式和經驗移植到中國是完全適用的。政府政策加民主化自發組織加銀行低息貸款,市場還是占主導地位的。
社會效益遠比大公司利潤來得重要 問:您剛才提到比較多的是新能源的能源互聯網發展,那么石化、煤炭等傳統能源未來的命運如何?傳統領域的巨頭公司怎樣轉型? 答:大的石油石化公司未來30年很有可能慢慢消亡,他們在過去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并賺得了巨額利潤。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這些公司不做出改變,恐怕面臨的命運就是不復存在。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雖然是私有經濟,也是大公司,為什么他不會消失,主要因為他的業務模式是創造免費的公共品,通過管理公共平臺或調配資源獲取收益。在這個過程中企業也不是自己說了算,要接受政府和市場信息披露的監管,其發展和大家自發生產的進行對接。音樂、博客、視頻、虛擬知識領域已經出現了這一趨勢,大家自發生產,零邊際成本傳播。隨后這一趨勢也會出現在能源、3D打印等領域。
生態問題、氣候變化已經如此嚴峻了,再不治理后果非常嚴重,社會效益應該是遠比大公司利潤來得重要。科技進步使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得以利用,我相信在以后的能源結構中,非綠色能源比重會大比例下降,到2050年德國要求80%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可能中國也會達到類似的狀態。
德國已經在拋棄化石能源了,走在歐洲前列;中國能源、基礎設施和物流的物聯網融合已開始做了,以后會帶上整個亞洲,形成能源民主化的未來。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合作,相信今后會有。我們看到,李克強總理已經和默克爾總理見面了,未來拭目以待。
作者:姜隅瓊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