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水電、風電、光電,幾乎所有能夠發電的東西,在中國都大規模用上了,而且有大干快上的勢頭。特別是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光伏發電,隨著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也再次邁開了大規模建設的步伐。 據報道,經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新建光伏電站項目已達114個,且大部分為大型項目,總投資金額超過760億元。國家能源局
在新一輪競爭中,火力和水力發電企業將處于不利的一方,特別是火力發電企業,不僅煤炭價格隨時可能成為企業的生存瓶頸,成為電力企業上天落地的籌碼,而且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霧霾日益嚴重的現實,都會讓火力發電企業處于極為不利的局面。縱然火力發電企業在脫硫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將污染排放降到最低點,與光伏等發電企業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環境制約。而水力發電對生態環境破壞和影響,有的也十分嚴重。接下來,國家到底會對火力和水力發電采取怎樣的限制措施,實在難以預料。
對風電和光電來說,目前還不存在破壞環境的因素,因此得到了國家的積極鼓勵,但是,風電和光電自身的弱點也是不可忽視的。其中,轉化率不高、衰損現象嚴重、組件質量不合格等,是風電和光電未能占據市場優勢地位的主要原因。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對部分光伏電站抽檢的結果顯示,光伏組件存在的熱斑、隱裂、功率衰減等問題十分嚴重,不達標或不合格的比重也很高。這意味著,從發電的質量和效果、成本等方面看,風電、光電等還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一旦相關的政策退出,是否有市場競爭力,就很難說了。
考慮到風電、光電等是國家鼓勵的發電行業,在短期內扶持政策可能不會輕易退出,其與火電、水電企業會保持暫時的平衡,一旦政策退出,要么風電、光電企業因為成本等方面的因素被火電、水電企業打趴,要么風電、光電企業在技術升級、轉化率提升、衰損率降低的情況下,將火電、水電企業打趴。在電力需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電力市場出現惡性競爭難以避免,到底誰會在這場競爭中被淘汰,或被率先淘汰,值得電力企業思考。
在全方位的能源改革漸次鋪開之際,如何保持電力市場的相對穩定?如何保持電力供求關系的相對平衡?國家發改委對項目審批權限的下放,有可能帶來包括電力投資在內的許多行業都出現過度投資的現象,光伏電站和火力發電項目的大規模上馬和報批,就是在給投資者和地方政府敲警鐘——如果繼續不顧一切投資,其后果將不堪設想。中國尚沒有發展到需要這么多電力企業的地步,尤其在環境破壞問題的嚴重困擾下,保持電力市場相對穩定尤為重要。電力企業和投資者需要認真思考:中國到底需要多少電?中國容得下這么多電力企業嗎?
作者:譚浩俊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