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電并網消納難而帶來的棄風限電問題日趨嚴重。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讓產業鏈上的各方都備受煎熬。現在,又有消息稱,由原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牽頭的國家級調研組近日完成一項報告,提議國家在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一帶建立新能源“特區”。計劃未來10到15年內,建成京津冀地區
“風光”旅游成名片 壩,在蒙語中是山嶺的意思,也指隆起的地帶。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轄七區十三縣,分為壩上和壩下。南部壩下,平均海拔僅六七百米,而從張家口市區到張北縣城50公里的路程,海拔就上升了1000米。
特殊的地形造就了張北獨特的氣候條件。要問張北的風有多大,當地人會告訴你“這里一年刮兩次風,一次刮半年”。熱情的當地人民還會提醒你,到了張北一定要戴口罩,不然臉很容易被吹裂。除了風大,張北的另一個特點是日照強烈。由于海拔較高,陽光中紫外線強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張北縣的幾天里很少見到“白人”。
寒冷、多風、缺水,極不適合小麥、水稻等高產農作物生長。千百年來,當地農民守著這片土地,靠種燕麥、養牲口度日。
直到2000年前后,來自北京、天津的背包客們發現了張北,這個緊鄰京津,風光秀美的地方。經過十多年發展,張北旅游產業不斷創造新的記錄。根據當地政府統計的數據,僅今年前9個月,張北就接待了346.3萬游客,實現旅游收入20.09億元。
而“風光旅游”作為張北的名片,也是功不可沒。“(風電旅游)發展得很紅火,旺季的時候風電主題公園里停滿了旅游大巴。”張北縣新能源辦公室副主任王學斌告訴記者。他所說的風電主題公園由中節能集團投資1億元,于2009年建成。站在公園中心的風電觀光塔上,成排的風車盡收眼底,這里已經成了張北旅游的一張新名片。
作者:王辛夷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