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雙反’調查相關資料時,要把企業最真實的情況展示出來,并和調查機構做好相應的溝通。這樣在后續核查的時候,你提交的數據才有匹配性,不會自相矛盾” 在此前舉辦的“SNEC(2014)第八屆國際太陽能產業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覽會論壇”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
應對“雙反”不能只靠一兩個部門 記者:美國近期又對包括英利在內的多家中國光伏企業的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樊振華:是,今年1月份提起的。而且是對所有的中國光伏企業,只要在美國有出口,都屬于調查對象。
記者:英利此前應對“雙反”的經歷,會給此次應對來自美國的“雙反”調查帶來哪些借鑒?英利接下來準備如何應訴?
樊振華:在這次的“雙反”調查中,英利不是強制應訴企業,所以我們目前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配合行業協會積極做好行業抗辯。
同時,由于這次“雙反”調查的波及面很廣,包括臺灣的一些(光伏)企業也在調查范圍內,所以我們在這次準備過程中,也要和臺灣的企業相互配合,保持密切溝通。
我們還和其他幾家企業一起,從行業角度探討涉及的問題,并且向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了我們自己的意見書。
記者:英利法務部門在應訴“雙反”調查上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和經驗,對其他企業有什么樣的建議嗎?
樊振華:首先,從應對角度來說,一個行業或一個企業,在面臨“雙反”調查時,千萬不要慌張。要認識到,隨著中國國際貿易交易規模越來越大,貿易摩擦不可避免,這是正常的現象。
一般情況,貿易案件的應訴,大部分是由法律部門牽頭來做的。法律部門在面臨這些案子的時候,自己內部一定要理出一個比較清晰的程序,結合時間表,排好不同時間點不同的工作安排。
另外,要在內部建立好一個穩固的團隊。在應對“雙反”的整個過程中,不是單靠一兩個部門就能解決問題的。通常情況下,會涉及到銷售、采購、運輸、能源等各部門。所以,要和其他部門協調好,根據工作安排,一步步往前走。
海外投資關注環保法律 記者:歐美市場的不確定性,讓中國光伏企業開始更多地關注更多海外新興市場。在做海外投資的時候,英利法務部門會通過哪些方面的努力,來最大限度降低公司的風險?
樊振華:國際貿易是非常復雜,討論風險要看具體的投資項目和所在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國際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等。
首先,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所在國在投資方面的政策;再有,在境外投資,本地化工作也很重要,要融入本土,要確切地根據相關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做好投資方案的適當調整。
記者:能否舉例說明,英利法務部門曾經做過的某一個舉措,對于公司風險降低起到的作用。
樊振華:我們主要是考慮投資對當地環境方面的影響。因為各地關于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進入新的領域和新的國家進行投資時,我們對環保法規是要做充分的研究的,這樣才能給公司管理層和技術團隊以指引。
同時,對勞工法律、政策我們也進行了大量研究,避免了在后續投資運營過程中產生糾紛。
作者:張舒 來源:法治周末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