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戰略事關未來能源產業發展、生產布局,影響能源投資決策和管理運行。現階段,我國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規劃(含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能源安全發展戰略、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5-2020)。 從
二、能源生產布局繼續西移
西部地區仍是我國能源生產的主要陣地。按照國家“五基兩帶”的構想,未來將建設東北、山西、鄂爾多斯、西南、新疆五大能源基地,發展核電及近海2個能源開發帶。
煤炭開發“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的總體要求,仍以14個大型煤炭基地為主。優先開發蒙東、黃隴和陜北基地,鞏固發展神東、寧東、山西基地,限制發展東部冀中、魯西、河南、兩淮基地,優化發展新疆基地。中部地區(含東北)保持合理開發強度,按照“退一建一”模式,適度建設資源枯竭煤礦生產接續項目。
油氣開發思路是提高陸上原油產量,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加大低品位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同時開展頁巖氣和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大會戰”。從重點開發區塊看,除海上資源開發外,塔里木、長慶、柴達木、川渝等中西部地區是未來勘探開發的重點。
三、重視清潔高效開發利用煤炭
不可否認,基于資源稟賦的原因,未來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將受到更高重視,國家能源局官員甚至提出,“要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發電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主要方向。根據國家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新建燃煤機組供電煤耗低于每千瓦時300克標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氣機組排放水平,2020年現役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供電煤耗降至每千瓦時300克標煤。在最近幾年,發電企業環保壓力將繼續加碼,環保投入在政策壓力下不得不增加。諸如超臨界發電、大型循環流化床等高效、清潔發電技術也將得到推廣和支持。
除此之外,現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潔利用的方式之一,由此實現煤炭由燃料到原料的過渡。受環境保護、水資源約束等限制,國家在煤化工產業發展上始終保持謹慎態度,再者受現代煤化工技術所限,煤化工商業化和大規模發展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作為戰略補充和技術儲備,仍然以穩健的項目示范為主。
作者:王秀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