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嘉碳開元投資基金”系列產品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舉行路演,成為全國第一只私募碳基金,此次路演的產品還有“嘉碳開元平衡基金”,這被認為是國內碳市場迎來的又一次金融創新。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表示,隨著這兩只私募碳基金的發行,中國碳金融將開啟新的篇章,而作為全國碳市場最活躍的深圳,碳金融的積極嘗
碳金融衍生品陸續出現 目前,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有管控企業635家,機構投資者20多戶,個人投資者700余戶。今年8月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批復同意境外投資者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深圳成為全國首家向境外投資者開放的碳市場。
陳海鷗表示,國內碳排放權交易以及碳金融市場有極大成長空間,碳金融領域將為傳統金融帶來更多新的理念和沖擊,將持續產生更多創新型產品。
今年以來,以碳資產為標的物的金融產品開始國內出現。
5月12日,中廣核風電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據在銀行間市場發行,這是銀行間發行掛鉤碳資產收益債券的首次試水。在企業方看來,發行碳債券的目的主要是通過碳資產與金融產品的嫁接,降低融資成本,實現工資工具的創新。
9月9日,全國首單碳資產質押貸款項目在武漢簽約,這是國內首筆以碳排放權配額作為質押擔保的貸款。 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興業銀行武漢分行和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方簽署了碳資產質押貸款和碳金融戰略合作協議,企業利用自有的碳排放配額在碳金融市場獲得了銀行4000萬元的質押貸款,用于實施國家推薦的通用節能技術,最大限度實現節能減排。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作為第三方平臺,為融貸雙方提供質押物登記存管和資產委托處置服務,為銀行與企業免除了后顧之憂。
陳海鷗透露,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未來也將推出碳保理產品,碳保理即配額質押,控排企業可將持有的碳配額質押給深圳建行,以此獲取貸款。在她看來,碳債券和碳基金的發行都在碳金融的探索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碳金融工具,促進新興排放市場的發展。
此外,也有消息稱,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已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展開戰略合作,以共享商業銀行已發掘的綠色投資機遇以及節能減排專業企業。雙方將合作創設超短融碳債券和環境權益抵押貸款方面的項目評價體系,為碳交易提供金融化、證券化以及清算結算服務。
碳金融市場創新前景廣 在發達國家,碳金融創新產品種類較多,市場交易品種豐富。我國雖然碳減排市場很有潛力,但與之相關的碳金融和碳資本市場剛剛起步。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大部分銀行在此方面的觸角,還僅限于“綠色信貸”,圍繞碳資源和碳排放的融資產品仍然不多。
一位業內專家則告訴記者,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對CDM項目和碳金融的認識尚不到位是成立碳基金的一個主要障礙。由于在其融資方面認識不夠深,企業和銀行不能看到它的盈利性與重要性,不愿出資參與碳交易,使得碳基金較難形成規模效益。
“中國是世界上最具減排潛力的國家,但國內的金融體系尚不發達,金融創新不夠,碳基金在國內的運行機制以及相應的制度保障應該是我國發展碳基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上述人士稱。
作者: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