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是永恒的目標。在我國霧霾治理和低碳發展的背景下,目前減排政策的著力點主要為供給側節能,而需求側節能比供給側節能成本更低,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而合同能源管理是需求側節能的主要手段之一。
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和花樣很多,但基本上是通過與客戶簽
第三,由于節能服務公司大都屬于新生的中小企業,商業資信度相對較低,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融資變得困難;同時節能服務的投入產出周期長,進行后續投入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如果政府能從財政上給予節能服務公司支持,為節能服務公司提供擔保或補貼,尤其是能幫助解決其在發展創業初期從資本市場中籌措資金的困難,必能煥發節能服務公司的活力。
第四,由于目前節能服務公司資產規模相對較小、專業技術人才少,節能技術力量成為其薄弱環節。而相對而言,高耗能企業反而可能有較好的研發實力以制定出自己的節能減排措施,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高耗能企業與節能服務公司合作的可能。這就需要節能服務公司提高專業化水平,除了自己加強培養和引進專業性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外資公司的投資,從技術和管理模式上帶動國內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
第五,節能服務的實施過程涉及多個相關利益方,在眾多的利益相關方中,如何實現共贏,是推進節能服務發展中不容回避的問題。換句話說,節能服務公司與企業之間的糾紛也成為制約其發展的因素。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深入推廣,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夠正確度量節能效果和合理效益的分配體系。
近年來,雖然合同能源管理產業本身仍然存在銀行介入的障礙或風險,但的確也隨著國家對社會節能要求的不斷提高和對節能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一些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正在陸續被打破。不過,在政府嘗試解決以上問題的同時,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緩慢。
合同能源管理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合同能源管理,尤其是建筑節能服務將會為實現節能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林伯強,廈門大學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作者:林伯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