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浪費和粗放利用以及由此導致的高“地耗”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發展的突出問題。專家指出,企業是占比最大的用地主體,在“成本約束”不強的情況下,企業浪費土地幾乎難以避免。
記者采訪獲悉,由于土地緊缺,一些企業開始自想辦法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在沒法平面鋪開的情況下,立體發展向空間要地。然而,有這樣意識的企業還比
土地浪費和粗放利用以及由此導致的高“地耗”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發展的突出問題。專家指出,企業是占比最大的用地主體,在“成本約束”不強的情況下,企業浪費土地幾乎難以避免。
記者采訪獲悉,由于土地緊缺,一些企業開始自想辦法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在沒法平面鋪開的情況下,立體發展向空間要地。然而,有這樣意識的企業還比較少,多數企業仍將節約集約用地看作政府的事、與自己無關的事,主動節地意識仍待培養。
“多數企業還是習慣拿地”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企業對土地節約集約十分陌生,還有的企業直接說,節約用地跟自己沒關系,“這事兒歸政府管”。與企業喜歡標榜的“轉型升級”、“節能降耗”這些“熱詞”相比,“土地節約集約”在不少企業眼里還是個生僻詞匯。
位于浙江永康的群升集團引人注目的是其在建的10層廠房。該幢廠房占地面積165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卻達到16674平方米,并且將在樓頂搭建30多米高的電梯檢測塔,以前這種檢測都是橫在地上完成的。僅此一項對原有低效廠房的改造,令其廠房建筑面積擴容了1.5萬平方米,大大增加了企業生產有效空間,而且其整個廠房屋頂還將建設光伏電站,每年可發電100萬度。
“要是能拿到地皮,企業也不會費這么大勁改造舊廠房。”群升集團副總經理呂文喜說,現在當地用地實在太緊張,因此個別企業開始想辦法加高廠房來解決用地不足的難題了,但多數企業還是習慣拿地,如果當地拿不到地,就搬遷到中西部去,那邊土地便宜,可以隨便建。
江西水晶光電有限公司是浙江企業在江西鷹潭投資建設的新廠,占地150余畝,有部分土地是預留的發展用地。
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塊地是從一個“圈地”企業手里轉讓過來的,用了100畝,還有50畝等二期工程上馬。
這位負責人表示,企業到一個地方投資,都希望多拿點地,可以為企業發展預留出空間,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企業借預留發展用地“圈占”土地。
盡管自己企業已經將廠房從一層加高到五層,但浙江紹興恒元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茅元根認為,多數企業對節約用地并無動力。
“土地一旦到了企業手里,怎么用就完全取決于經營者了,因為這是企業的資產,至于土地的資源屬性,很多企業沒有考慮。”茅元根說,只有企業擴張確實拿不到地,他們才可能想辦法加高廠房、立體發展,但現在各地以土地為籌碼的招商引資競爭,又給了企業“圈地”、粗放擴張的機會。
作者:王政 葉鋒 李松 潘琪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