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浪費和粗放利用以及由此導致的高“地耗”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發展的突出問題。專家指出,企業是占比最大的用地主體,在“成本約束”不強的情況下,企業浪費土地幾乎難以避免。
記者采訪獲悉,由于土地緊缺,一些企業開始自想辦法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在沒法平面鋪開的情況下,立體發展向空間要地。然而,有這樣意識的企業還比
“地皮倒一下手就能賺錢”
“土地市場是一個不斷上漲的市場,而且倒騰土地的企業都賺到了錢,大家都知道拿到地就是資產增值,就能賺錢,所以大家都愿意多拿地。”杭州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說,絕大多數企業都有這樣的認識,他們哪有動力少占地?
他舉例說,自己的企業2013年從其他企業手里轉讓獲得一塊地,該企業當時是15萬元/畝拿到的,賣出是60萬元/畝,今年自己企業轉讓出去是83萬元/畝。
“什么也沒干,地皮倒一下手就能賺錢,誰不愿意多拿地?”他說,只有當“圈地”不賺錢,反而要付出持有成本的時候,土地才會節約集約利用。
浙江紹興市索密克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沈百慶認為,當前一些發達地區工業用地價格相對還是較低,沒有真實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政府本來為促進產業發展而低價把土地出讓給企業,不少企業卻利用一、二級市場的價差來牟利,土地實際在“空轉”,沒有發揮其效用。
“真正做產業的不會去打這種主意,靠土地賺錢的情況政府應該強化管理。”沈百慶說。
盡管是招商引資的受益者,但江西光輝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閔林輝認為,要規范企業用地,關鍵要進一步規范當前過度、無序競爭的招商引資。
他舉例說,現在地方都想當工業用地“價格洼地”,而不是“價格高地”,甚至有的縣明確,我們的地價就是要比隔壁縣低100元/畝,這樣才好跟企業推介。在此情況下,土地市場便成為一個買方市場,只要企業能“落地”,多占點地又算什么。
一些地方正試行提高工業用地價格,以便讓企業形成內在成本約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杭州中能汽輪動力有限公司行政事業部部長曾亦兵表示,杭州提高工業用地價格,確實讓企業拿地成本大幅攀升,更重要的是讓一、二級市場的價格基本均衡,企業多占地的成本太高,就會“做存量的文章”,想辦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不過,一些企業負責人認為,盡管成本約束可以激發企業節地的動力,但是當前提高工業用地價格還是要慎重,以免給制造業企業帶來負擔。
他們建議,盡快啟動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等制度改革,改變當前的供地格局,同時搭建二級市場信息平臺,通過市場化的流轉讓土地利用更有效率。
作者:王政 葉鋒 李松 潘琪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