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控制和減少煤炭消費量已經刻不容緩了,要想改變目前霧霾這個狀況,很多專家說了,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可能是二、三十年的事情,我非常同意這一點。因為,今天的能源轉型、能源結構,66%、67%、68%離不開煤炭,一兩年把結構轉變了不現實,這可能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但是,如果不轉型,就永遠改變不了中國現在的空氣質量。
我也不是說搞清潔能源就不要煤炭、不要石油,經濟要發展,仍然需要化石能源,那么,到底2050年我們需要多少能源呢?
我們簡單地算了一個數字,中國夢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經濟夢,一個是藍天夢。能源和經濟就是血與肉的關系,就是一對孿生兄弟。沒有能源的支撐,特別是中國現在的發展階段,我們可能還要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百分之七點幾的增長速度,在發達國家現在百分之一點幾的話,能源增長量靠節能、靠經濟轉型、靠一切先進的技術手段,可以使他的能源總量不增長,但中國要是維持百分之七點幾的GDP增長速度,能源不增長是不可能的。
先說經濟夢。從經濟夢、經濟與能源的關系,來推測一下2050年我們到底需要多少能源。經濟夢是什么呢?中央有一個目標,鄧小平當年就提出來了,到2050年達我們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的研究團隊拿一個參考系,就是OECD2010年的發展水平,OECD可以說是發達國家的俱樂部,用他們2010年的平均水平來做我們2050年的經濟目標。大家很多都是去過國外的,這些國家都去過,他們的生活質量、空氣質量大家都親身感受過,如果我們能達到他們這時候的水平,我想大家都會同意我的觀點,那我們已經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人均GDP要達到3萬美元。按照2010年的價值,我們2050年GDP就要達到282萬億美元,40年期間年均增長5%。按照社科院或者國內一些權威機構的預測,屆時我們的人口要控制在13.8億。這個大家也都會認可。我為什么這么比較呢?OECD國家當時的人口是13.44億,跟我們差不多相當的人口,這個比較還是蠻科學的。我們想達到OECD的水平,到底2050年需要多少能源來支撐這282萬億的GDP呢?我們看看OECD2010年支撐282萬億我們同等量的經濟量消耗了多少能源,大家可以看到,2010年,按照IEA的統計年鑒,他的一次能源消費量是77.23億噸標準煤。
那么,我們按照現有的能源結構發展模式,按照我們對化石能源利用技術的判斷,中國到2050年一次能源的供應量,沒有70億噸標準煤,就實現不了我們的經濟夢。這70億噸標準煤要比OECD考慮到技術進步的效率還要提高20%,他當時人均是6.26億噸標準煤,我們2050年的人均是5億噸標準煤,70億噸標準煤是我們的一個底線,需要這么多能量才能支撐282萬億的GDP,而且這時候的GDP能耗可以說是與OECD國家是相同的,現在的萬元GDP能耗,0.25噸TCE左右的水平。我們現在的萬元GDP能耗是0.8左右,了不起。
我個人覺得,這個比較,如果我們要能有70億噸標準煤的話,我們的經濟夢實現沒有問題,而且這應該是非常先進的技術去實現這個經濟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