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人士表示,截至目前,還沒有出現因油價下跌而對新能源政策做出調整的案例,歸根結底,發展新能源是基于環保需求 人們似乎對國內成品油價格于即將來臨的下個調價窗口(11月28日),出現“九連跌”信心滿滿。 根據相關機構測算,11月29日零時
受此鼓舞,一組反應行業景氣度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光伏排名前十五的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已經超過了85%,前十五名光伏電池企業的產能利用率甚至超過了91%,其中少數企業接單已經超過了產能。
這或許就是新能源產業對油價“跌跌不休”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業界看來,光伏等絕大多數的新能源領域目前還不是純粹的市場經濟,受政策影響非常大。“只有依靠補貼以及各個方面的扶持,這一產業才能得以存續、發展,全球皆是如此。”廉銳博士向記者表示。
不過,必須承認,若類似成品油等傳統價格維持高位,新能源領域的發展便會更快。“那時,風電、光伏的發電價格會與火電持平,甚至更低。大量的傳統制造商會迫于成本壓力,轉而選擇新能源,更多的資本、科技力量會投入新能源。”某新能源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行駛成本下降20% 不久前出現在北京上空的“APEC藍”,讓尋常百姓愈發重視環境保護。
而在此基礎上,業界認為,我國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主要目的是解決環境污染、對進口原油的過度依賴,以及改變高能耗發展模式等問題。
“不過,在某些新能源細分領域,雖然油價下跌不會對其造成重創,卻也難言沒有負面影響。”上述新能源企業人士稱,“比如,業界曾有預測,如果油價維持在每桶120美元之上,發展新能源汽車將會更有商業前景。各路資本對于研發新能源以替代原油的興致才會更高,電動汽車走進千家萬戶變得更為可能”。
粗略計算,若京92號汽油再度下降0.2元/升至6.56元/升,則會比上半年降價1.42元/升,而假設一私家車百公里耗油8升,則如今的行駛成本會比上半年時節省11.36元/百公里。
“行駛成本下降了逾20%,這個比例并不低。”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長此以往,這可能會動搖部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決心,而這可能拖累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進程。要知道,補貼等扶持政策只能牽引新能源產業發展,而只有真正的市場需求迸發,才能令這一產業進入健康良性軌道”。
汽車評論員張志勇曾向記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的當下,油價下跌會讓傳統的燃油汽車在整個市場競爭格局中持續的時間更長。而油價下跌給傳統汽車帶來了利好,對全球新能源汽車研發則肯定不是一個利好消息。”
作者:于 南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