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倉庫70平米的屋頂上,分散排列著52塊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片規模不大的設備總共耗資6萬元人民幣并于2013年初正式啟用,而類似的太陽能發電設備正受到中國政府的倡導和鼓勵。所謂“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設備,也就是接近電能使用地安裝的小型發電裝置,是減少煤炭消費、提高空氣質量
城市小型太陽能發電設備在中國普通居民中間未能普及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居民用電價格仍然相對低廉,平均只要0.4元每度左右。這樣的價格使得城市居民沒有自行發電的動力,而且他們即便把剩余電量賣給電網也賺不了什么錢,畢竟上網電價只有0.42元。
“美國的居民發電市場目前蒸蒸日上,”城市綠色能源業務發展經理羅西·皮德考克表示,該公司專業提供綠色能源解決方案。“這一塊業務盈利豐厚,很多企業都爭先恐后地要抓住居民太陽能發電市場的機遇。”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有很多第三方企業為城市居民安裝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設備,而中國市場的定價結構卻阻礙了相關市場的發展。一般情況下,第三方企業以低于大規模電廠的電價獲得市場份額。
“居民太陽能發電市場在中國基本不存在,因為居民用電價格極其低廉。當前用電成本是決定發電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的最大驅動力。”皮德考克說。
還有就是中國高層建筑樓頂空間的所有權問題。在中國,大多數居民和很多企業都是租戶。建筑為集體所有。“很多企業都不是所在建筑屋頂的所有者。”袁穎說。
皮德考克也認為,這會阻礙企業安裝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系統,或者與城市綠色能源這樣的第三方機構合作。
“如果一家商店只是在商場里租用了一塊場地,那么無論他們安裝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設備的意愿有多么強烈都沒有意義,因為他們沒有權利那么做。”她說。最基本的條件是,企業必須擁有其所在建筑的產權,并且有信心在光伏發電設施的生命周期中可以繼續保有該建筑的所有權。
另外一個限制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發展的因素就是融資困難。由于政府推出的太陽能示范項目時限已過,想要參與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的企業必須自行尋找資金來源。這一點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困難。
正如彭鵬所說:這些企業無法獲得所需的資金“是因為跟其他行業相比,太陽能發電產業風險太高,而回報較低。”
彭鵬說,出資人之所以會認為太陽能發電產業風險高,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辦法對項目進行評估。中國沒有全國通行的光伏企業標準,因此銀行和保險公司缺乏評估企業質量的框架,而行業發展初期一些低質量項目已經在出資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比如金太陽那個示范項目,很多電池板根本沒法工作,所以出資人對于電池板的質量沒有什么信心。”
“我們需要建立起質量標準體系。”她說。
不過,國家能源局今年九月已經出臺新政,幫助太陽能發電投資者保住他們首要的市場。“如果太陽能發電廠的客戶選擇退出,那么電廠可以選擇以一元的上網電價將生產的電能賣給國家電網。此前,如果電廠將電賣給電網只能拿到0.4元的上網電價加上0.42元的補貼,但是現在卻可以獲得一塊錢。也就是說最低回報已有所提高。”彭鵬說。
政府在不斷調整政策,以便打破阻礙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設備發展的壁壘,鼓勵更多人安裝分布式太陽能發電裝置。
綠色和平組織的袁穎認為,如果政府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快速發展是可以實現的。“在風能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是確立并落實了相應的扶持政策,發展并不是不可能。”她說。“如果政府能以同樣的方式推動分布式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那么目標再高也有望實現。即便是總裝機量達到1億千瓦我也不會覺得吃驚。”
作者: 來源:中外對話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