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太陽能(Photovoltaic, PV)發電系統結合儲能設備,可解決太陽能電力并入主電網時產生的電壓不穩問題并提高整體發電量,同時有助落實時間電價與季節電價等節能措施,因而逐漸受到各國政府與公共事業機構青睞。 隨著全球能源日漸短缺,加上環保意識興起,各國正
近來,隨著FiT制度成功擴大了PV技術的市場接受度,安裝量大幅攀升的結果導致各國在財政、電力網路與再生能源政策上造成一定沖擊。例如,因再生能源發電有季節性與時間性,同時FiT制度要求優先收購再生能源電力,讓傳統電廠必須扮演調節供電的角色,增加采取間歇發電的機會,因而使得營運成本提高。
為解決電網負載問題,可幫助再生能源儲存電力、平衡電網電壓的儲能系統近期又開始受到重視,有助于改善電廠須間歇性發電的問題。另一方面,因凈計量(Net Metering, NEM)制度逐漸被采用,使中國大陸、德國、美國以及加拿大都開始減少地面電廠的比例,日本與英國也將朝此方向前進。上述情形使得發電模式逐漸由過去的集中式漸漸轉變為分散式,并刺激住宅與商用建筑導入PV系統,連帶也增加了再生能源使用儲能系統的機會。
王孟杰認為,儲能系統市場雖然有逐漸擴大的現象,但并不會如同過去PV般呈現爆發性成長,主要原因在于現階段系統成本仍高,且相關補助機制尚未完善,加上發電機制還是以集中式發電為主,因此未來必須提升分散式發電的比例,才會持續提升儲能系統的使用率。
此外,王孟杰也強調,過去再生能源主要著重在發電,但最終完成型態并非只是發電而已,而是要電網、儲能、發電與需求管理等領域的相互搭配。現在儲能應用已開始受到重視,因此PV自發自用可說是邁入完成型態的第一步。
綜觀上述,儲能系統結合PV有助于一般大眾減少尖峰時段或季節用電,進而節省電費支出;然而,現階段儲能設備因費用高昂導致難以普及,遂使系統商推出租賃方案,并搭配相關補助政策,以推動儲能設備需求持續成長。
推動PV節能應用 租賃式儲能方案商機熱
工研院產經中心能源研究組綠能產品研究部產業分析師楊翔如表示,許多國家有時間電價與季節電價制度,其價格于尖峰時段可能達到離峰的兩倍之多,在此背景下,使儲能需求漸漸被納入PV自發自用的一環(圖2)。但動輒上萬美元的儲能設備與每月僅節省幾十美元的金額相比,仍難以受到主流市場青睞,因此如第三方所有權(Third Party Ownership, TPO)這類由系統商出租系統租給用戶的方案便逐漸興起。
圖2 儲能系統使用效益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10/2014)
作者: 來源:臺灣新電子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