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作為目前光伏市場的絕對主流,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野蠻生長”之后,目前正處于痛苦的行業兼并重組進程中。反觀代表第二代及第三代光伏技術的薄膜,在以漢能集團為代表的行業先驅的帶領下,正悄然興起。針對光伏發電前景、薄膜是否會取代晶硅主宰未來光伏產業、對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
晶硅作為目前光伏市場的絕對主流,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野蠻生長”之后,目前正處于痛苦的行業兼并重組進程中。反觀代表第二代及第三代光伏技術的薄膜,在以漢能集團為代表的行業先驅的帶領下,正悄然興起。針對光伏發電前景、薄膜是否會取代晶硅主宰未來光伏產業、對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意義幾何等問題,記者近日專訪了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企業——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問:我國的節能減排壓力很大,最近中美簽署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更是明確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在這個既是利好也極具壓力的背景下,您覺得未來我國光伏發電發展前景會怎樣? 答:我對中國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前景還是充滿信心的,可以說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已經到來。回顧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都是能源革命,在新能源革命中太陽能將完成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替代。而且,與前幾次工業革命相比,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不僅是能源利用方式的革命,更是能源利用觀念的革命,這可能是人類能源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它將改變全球能源格局。
對中國來說,新能源產業特別是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快速發展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與美國、歐洲和日本相比,中國有發展太陽能產業的獨特優勢。美國受到利益集團綁架,把發展新能源的主要精力放到在了頁巖氣上;歐洲有技術和市場,但是沒有資金;日本有資金有技術,但是沒有市場;只有中國資金、技術、市場三者兼備。因此,在這次新能源革命中完全有可能由我們中國人領先一把!
太陽能發電產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從全球范圍看,它還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在推廣過程中還面臨融資難、并網難、結算難、屋頂資源配置難等問題。就好比一輛正在爬坡的汽車,還需要坐車的人推一把。特別是需要政府從促進我國太陽能行業轉型升級的高度,完善產業政策、發揮主導作用、落實金融扶持政策。
問:長期以來,我國光伏產業都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在為人家貢獻清潔能源的同時還遭遇“雙反”,但是急需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和改善大氣環境的國內,卻沒有培育出大規模發展光伏產業的土壤。未來怎樣才能既不放棄海外市場,又能開發和服務中國這一大市場? 答:一直以來,我國傳統光伏產業都面臨著核心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由于行業門檻很低,投資幾千萬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把產品生產出來,這導致目前盡管我國光伏電池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60%,但是先進技術、關鍵材料和高端裝備仍然依靠進口,尤其是高端成套裝備進口推高成本,“綁架”技術創新。
我們要檢討自己“兩頭在外”的模式,不僅把光伏電池作為一種出口產品,而要將其放到新能源革命的高度來認識。一方面開拓國內應用市場,促使市場多元化;另一方面更要努力掌握核心技術,認清薄膜化、柔性化才是未來太陽能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
作者:陳文仙 盛勤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