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硅作為目前光伏市場的絕對主流,在經歷了前幾年的“野蠻生長”之后,目前正處于痛苦的行業兼并重組進程中。反觀代表第二代及第三代光伏技術的薄膜,在以漢能集團為代表的行業先驅的帶領下,正悄然興起。針對光伏發電前景、薄膜是否會取代晶硅主宰未來光伏產業、對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
問: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漢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發電企業,在您看來薄膜發電對我國節能減排和經濟轉型發展有何意義? 答:在我看來,大力發展薄膜發電產業將是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重要抓手,將會形成國民經濟的又一個重要支柱產業,對于我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國家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與太陽能薄膜有關的就有5個。
首先,薄膜發電產業鏈長,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五大領域,直接帶動玻璃、鋼鐵、塑料、物流等85個相關產業,對實體經濟和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
其次,發展薄膜發電有利于推進節能減排事業和轉型升級步伐。以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領域為例,直接市場規模超過10萬億元,間接市場規模達30萬億元,相當于我國汽車市場的3-5倍,將直接減少十多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第三,發展薄膜發電將有利于保障國家能源獨立和能源安全。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面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日漸枯竭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大力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問: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各有哪些優劣勢?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未來發展趨勢怎樣?后者是否會取代前者主宰我國光伏產業? 答:薄膜太陽能電池是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陽能電池。薄膜的優勢主要在于:第一、它是真正的無污染、零排放,而晶硅多少還有點爭議;第二、薄膜電池具有柔性、輕質的特點,在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戶用發電、柔性屋頂、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產品、特種產品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相比晶硅電池應用范圍更廣。此外,薄膜還在溫度系數、弱光發電方面有明顯優勢。
關于薄膜和晶硅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它們是兄弟關系,共同的對手都是傳統化石能源。從市場來看,薄膜和晶硅面向不同的細分市場,晶硅在工業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大型地面電站,而薄膜主要是民用方面,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兩者都將共存。
但是,我認為將來總的方向一定是走向民用化,因此薄膜化、柔性化將是全球太陽能發電產業未來發展的總趨勢。實現我國太陽能產業從晶硅到薄膜的戰略升級,保持我國在薄膜太陽能領域的領先地位,加快薄膜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穩增長調結構和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意義重大。
問:漢能是太陽能薄膜領域的領頭羊,為了推動技術創新,漢能收購了很多國外的先進技術,如何將這些技術轉換成商業化生產?后續的創新怎么保障? 答:漢能崇尚技術創新,先于市場判斷出薄膜化、柔性化是全球太陽能產業發展的未來總趨勢。基于這一戰略判斷,漢能利用全球太陽能產業步入調整期這一時機,實施了核心技術的“全球技術整合戰略”,搶占世界太陽能技術最前沿,闖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2012-2014年期間,“逆勢”完成了對德國、美國等4家公司的跨國并購。
并購后,這四家公司納入統籌運營管理,原有的技術、專利壁壘被打破。由集團光伏產業技術委員會總體把控,推進四家公司的研發工作及效率提升;每季度召開技術路線工作會,為所有研發項目排列優先級。繼續保留了各海外公司原有的電池組件生產能力,同時憑借國內已有的優秀技術團隊,積極與國外公司開展聯合研發項目,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使各公司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
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銅銦鎵硒(CIGS)技術國內落地和設備國產化,努力帶動國內薄膜光伏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基地項目在國內落地,新的產業基地正在建設并將逐步投產,成本也將有效降低,逐步實現清潔能源平價上網的目標。
作者:陳文仙 盛勤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