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批經核證的自愿減排量(CCER)獲簽發。 從9月26日減排量備案審核會第一次會議召開,14個項目共約894萬噸減排量入圍,至11月25日首批減排量備案公示,10個項目共約649萬噸減排量成功獲得簽發,歷時2個月整,項目通過率約為71%,減排
價格分化或加劇 林劍瑋對表示,考慮三類項目和水電項目在市場中并不討喜,首批CCER有可能被壓低價格。
前述項目業主透露,其項目減排量的交易價格在10元/噸左右。
據記者了解,首批簽發的CCER,包括小型水電項目減排量,不乏以遠高于此價格水平售出的。
環保橋(上海)環境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峰認為,首批簽發的CCER因項目類型和類別較單一,其價格對后續CCER價格的示范作用有限,但對未來市場中買家的心理預期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只關心量和價的控排企業,往往將CCER作為統一的標準成品,以市場底價作為心理預期。然而,當下市場中,此1噸CCER往往并不等于彼1噸CCER。
未來CCER市場將會非常復雜,價格差異絕不限于目前配額市場的7個價格。彭峰對記者分析,這是多種變量疊加的結果,各試點準入政策不同導致不同類型、年份、產地的CCER價值差異化。此外,各試點配額價格水平不同導致不同區域CCER價格空間的差異化。
CCER價格雖受配額價格的影響,但同時也對7個獨立市場的配額價格產生牽制作用。彭峰認為,CCER作為全國糧票,是唯一可以將7個試點連接的工具。
他對記者分析,CCER作為低成本合規工具,會拉低7個試點中的配額最高價,同時,CCER向配額價高的試點流動的本性,也會拉高試點中的最低配額價格。這種彈性作用會縮小7個試點配額價格的區域性差異。
這種作用力或彈性取決于控排企業的剛需,剛需越大,作用力也越大。同時,控排企業剛需與國家發改委的CCER備案、簽發節奏,以及地方主管部門對市場的干預或調配,共同影響著CCER的供求關系。
李佳耘對記者指出,首年CCER入市,若供應遠不能滿足需求,那么CCER價格分化可能不會出現,價格會向高價趨同。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從業內觀察,控排企業剛需并不是很足。北京、上海、廣東、深圳控排企業現在都有需求釋放,但深圳試點總體盤子不大,剛需釋放比較零散。湖北碳市流動性較大,但并不完全出于剛需,而重慶碳市長期無交易,尚無法判斷剛需。
2016年,全國統一碳市在即,林劍瑋對記者指出,若國家發改委對CCER不做準入限制,那么水電、三類項目的CCER價格將會出現反彈。
他進一步指出,隨著全國統一碳市逐步走向成熟,在區域差異不存在的條件下,不同品種的CCER價格也會趨同,1噸CCER不問出處,將具有同樣的價值和一致的價格。
李佳耘對記者分析,上述情況將會出現于現貨市場,對于遠期協議標的而言,不同技術類型的項目,價格仍會有差異。在價值相同的情況下,買家會首選技術難度低、簽發成功率高的項目類型。
彭峰對記者指出,若全國統一碳市,仍有與目前相似的準入政策,那么CCER價格差異一定會存在,但區域化差異會逐步減弱。
作者:李雪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