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0日每股價格站上1.92港元起,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便達到了800億港元。 而截至11月26日,排名全球第二的單一光伏上市公司——SunEdison市值為61.43億美元,約合476億港元,緊隨其后的則是大名鼎鼎的SolarCity(54.58億美元)、FirstSolar(51.15億美元)……相比
自11月20日每股價格站上1.92港元起,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便達到了800億港元。
而截至11月26日,排名全球第二的單一光伏上市公司——SunEdison市值為61.43億美元,約合476億港元,緊隨其后的則是大名鼎鼎的SolarCity(54.58億美元)、FirstSolar(51.15億美元)……相比之下,漢能以逾300億港元的絕對優勢,遙遙領先于SunEdison。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已經遠遠超過全球所有晶硅和薄膜光伏企業,這也體現了市場對代表光伏未來發展趨勢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的認同和信心。
伴隨著“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的廣而告之,除了市值飛速增長,這家在業界鶴立獨行的光伏公司也漸漸進入了公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由此認識了光伏,還驚訝地發現,原來這種輕柔的可發電組件,還能夠應用在汽車上、帳篷上、手機上,甚至是服裝上。
之所以說漢能“鶴立獨行”,不僅源于其技術路線的與眾不同。如今,在絕大多數光伏人正潛心控成本、攀荒山、爬屋頂找項目時,漢能卻似乎更熱衷于與特斯拉、阿斯頓·馬丁、Formula E的合作。
這一切或許都事出有因。據記者了解,近期,漢能高層正籌備成立一個名為漢能產品開發集團的新平臺,平行于漢能高端裝備產業集團(上市資產)、漢能光伏產業集團(生產基地)、漢能全球光伏應用集團等。
“為了集中全部精力投入這一新平臺的建設,漢能甚至考慮過弱化大型光伏地面電站的投資。”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根據計劃,這一新平臺將在美國硅谷設立總部,主要為借力當地的研發。其下設有7個產品事業部和北京產品開發中心,將推動BIPV、戶用發電、柔性屋頂、汽車應用、電子產品、通用、特種等多個產品類別的開發和創新,真正推動薄膜發電在全球流行起來。”
從設備制造到下游應用 今年以來,漢能的確做了不少看上去很酷的事兒。
4月份,與“鋼鐵俠”原型、特斯拉總裁ElonMusk同時亮相特斯拉北京首批用戶交車儀式的一款名為SUPER CHARGER的超級充電站,正是由漢能設計、建造,其采用了漢能的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漢能還為特斯拉位于上海嘉定汽車城的中國第一座超級充電站提供了固定式光伏系統解決方案。
7月份,在“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勒芒24小時耐力賽”勇奪GTE?Am組別(通用乘用車組)第一名的阿斯頓·馬丁上,也采用了漢能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為車內空調設備提供電力。
隨后,漢能以“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為主題的全產業廣告片,陸續亮相央視和鳳凰衛視黃金時段,在全民關注霧霾的大勢下,這句主題詞迅速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廣告語,也讓漢能和太陽能薄膜發電為大眾所知曉。
作者:于 南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