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0日每股價格站上1.92港元起,港股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的市值便達到了800億港元。 而截至11月26日,排名全球第二的單一光伏上市公司——SunEdison市值為61.43億美元,約合476億港元,緊隨其后的則是大名鼎鼎的SolarCity(54.58億美元)、FirstSolar(51.15億美元)……相比
9月份,作為2014賽季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錦賽(FIA Formula E Championship)的官方太陽能合作伙伴,漢能又利用銅銦鎵硒薄膜光伏組件輕柔的特性,研制了一款所有設備可收納于一個20尺標準集裝箱內,4名操作人員僅需半小時即可安裝完畢的快裝電站。據說,在北京的日照條件下,它每天可提供約70度電力。
10月7日,原港股上市公司“漢能太陽能”正式更名為“漢能薄膜發電”。而在此前的一份說明性公告中,漢能就更名解釋稱,“漢能薄膜發電”能更好反映公司專注的薄膜技術,全面體現公司目前及未來的業務發展。
所有這些標新立異,又給人以無限遐想的信息匯聚在一起,為漢能股價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概始于今年8月底9月初,漢能薄膜發電啟動了一波聲勢浩大且至今都尚未完結的行情。截至11月21日盤中創出2港元/股新高,其股價已較9月2日開盤時的1.28港元/股,上漲了逾56%;而放眼全年,漢能薄膜發電的累計漲幅更是達到了逾106%。
與此同時,Wind資訊數據顯示,漢能薄膜發電的動態市盈率(P/E TTM)已由2013年年報時的11.37倍,上漲至2014年中報時的16.57倍,11月27日盤中更是達到了空前34.4倍。雖然漢能薄膜發電的2014年三季報尚未發布,但僅憑2014年上半年其實現凈利潤17.3億港元,同比增長約20%便可判斷,市值、股價的變化,才是其市盈率走高的主因。言下之意,上文提及的那些光伏跨界應用、自我形象塑造等,均贏得了市場認可。
“漢能在相關財報的未來展望部分,已不止一次透露過其未來將向光伏下游應用端延伸的意圖。另一個標志性事件,便是由其更名而來,從‘漢能太陽能’到‘漢能薄膜發電’,意味著漢能薄膜發電將從單純的光伏設備制造商轉向光伏發電運營商。而這恰恰符合全球資本市場對光伏股的期望。”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
而如果說股價的走強,得益于漢能著力向下游應用延伸,以及由此引發的遐想。那么,在市值、市盈率走高的背后,總股本陡增也功不可沒。
事實上,在2014年8月29日時,漢能薄膜發電的總股本還僅為288億股,以彼時股價1.27港元/股計,市值不過366億港元;然而,9月2日,漢能薄膜發電的總股本便躍升至了416億股,以其9月2日的收盤價1.28港元/股計,市值頃刻便猛增至了逾530億港元。
根據9月2日漢能薄膜發電發布的公告,當日公司分別發行了認購股份60億股;獎勵股份30億股;還發行兌換股份逾38億股。
據記者查閱,其中的60億股認購股份及30億股獎勵股份,要追溯到2011年9月18日及9月28日訂立的一份認購協議和一份獎勵協議;而另外的38億股,則由漢能控股之附屬公司GL Wind Farm及China Genco手中的漢能薄膜發電可換股債券,全部兌換為股份而來。總之,這些股權在股東認可之下,經歷了數次延期、調整,最終在認購條件達成的前提下,集中于9月2日實施。漢能控股集團的持股量也因此從61%增加至73%。對于本次所增持的股份,漢能控股做出承諾,將于三年內不會賣出,進一步表示對上市公司業務前景充滿信心。
作者:于 南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